「氣荒」是因為「供應側始料未及」?

⊙顏丹
最近,中國清華大學的一位專家突然公開現身為「天然氣的供給側」說話。不久前,當中國北方一些城市激進的推行「煤改氣」時,竟與「氣荒」不期而遇。由於天然氣供應不上,當地紛紛曝出「居民在採暖季受冷挨凍」的消息。

為了平息民怨眾怒,各地及時採取應對措施,竭力保障民眾溫暖過冬。就在此時,清華大學有專家表示不服。他的說法是,不應該一味指責「煤改氣」,而「氣荒」的出現也不過就是因為「需求側超預期規模的增長」以及「供應側始料未及」。

他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1-10月,全國天然氣消費量1,865億立方公尺,同比增長18.7%,其中:城市燃氣增長10.1%,工業增長22.7%,發電增長27.5%,化工增長18.2%」。此外,還有調查顯示,中國有319萬戶完成了「煤改氣」,「加上集中供暖鍋爐改氣,預計採暖季將新增天然氣需求量為50億立方公尺左右」。

面對著「工業、發電、化工和民用全面增加」的百分比以及對新增「50億立方公尺」的這一巨大需求量的預計,「天然氣供給側」就沒有絲毫的警覺嗎?各省、各地在推行「煤改氣」之前,難道就從未對「供給」的情況進行過任何調研嗎?

既然「煤改氣」是民生工程,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要落實到家家戶戶,政府又為何不懂「民生之事從無小事」的道理?最起碼也應該「三思而後行」。我們不知,各地政府對中國天然氣供應的無限信心究竟從何而來?

官方的微信公眾號「瞭望」有文章顯示,「(中國的)天然氣行業有其特殊性」;「我國是一個多煤、缺油、少氣的國家」;「現在一年使用天然氣2千多億立方米,接近40%是靠進口。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天然氣是不夠用的」。

對於這些有關中國天然氣供應的基本資訊,那些著急忙慌地趕著要讓「煤改氣」工程上馬的地方政府,到底是一無所知,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我們有理由相信,無論是哪一種,都毫無疑問的折射出中國這些父母官對治下民生之事缺乏最基本的責任心。沒有責任心,不過是因為這些人早已利慾薰心。在「319萬戶完成了『煤改氣』」,「集中供暖鍋爐改氣」的過程中,有多少官員趁機斂財、有多少財政流入私人腰包,我們大可拿其它類似的國家工程來作參照。

更需要指出的是,「習中央」在下達「冬季清潔取暖」的政令時,也並未死磕「煤改氣」這一項。2016年12月,習近平公開做出指示,強調「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要按照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方針,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儘可能利用清潔能源」。這句再明確不過的指示中,到底哪裡說了非「煤改氣」不可?就「居民可承受」這一點要求而言,地方上不顧天然氣價格持續上漲、不計後果強力推行「煤改氣」,甚至叫囂「見煤就拆爐、冒煙就扒房」、「誰燒煤就抓誰」,很明顯就是在跟中共中央對抗。

在明知「煤改氣」是「清潔採暖」中最昂貴的一種以及可能會給「習中央」的執政帶來麻煩的情況下,這些地方官員們有恃無恐的背後,必然有著來自「三桶油」的利益推動。但這種推動或許只是一種口頭承諾而已。畢竟,賣家不可能不知道「貨源緊張」的事實。如果他們故意對地方的執行者緘口不提,那顯然就是別有用心了。

不難看出,明知供應有問題的「三桶油」在此番事件中,根本就不是奔「牟利」而來,更沒有必要拿出自己的蛋糕、跟他人分享。可見,地方政府就是他們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面對著舉國上下的「氣荒」,稀裡糊塗遭到利用的地方官員,如今不僅收穫不了太多的利益,甚至還要背負「不顧老百姓死活」的罵名以及對中央政令「執行不力」的罪名,真可謂是苦不堪言。

那麼,此番設局的「三桶油」到底意欲何為呢?這話恐怕就得從他們一度追隨的江派勢力說起。江派的勢力漸頹,「三桶油」的日子肯定不好過。在隨時可能遭到「清算」的危機下,在無力翻身、東山再起的絕境中,不排除「三桶油」要在「習中央」的這片天下挑起事端、製造混亂。而在這混亂中,老百姓遭殃,習當局遭罵,有意搗亂的那幫人結局又會怎樣呢?◇

延伸閱讀
「廁所革命」的關鍵問題
2017年12月17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