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蓋溫室 葡萄成熟不夠賣

譚國豐種植的葡萄。(施芝吟/攝影)
譚國豐種植的葡萄。(施芝吟/攝影)

文/記者施芝吟

彰化二林早期是葡萄的故鄉。據彰化二林農會資料顯示,全盛時期葡萄種植面積高達1,484公頃,民國85年起南投酒廠因民營化,市場開放,不再與農民契作,葡萄面積僅剩28公頃。在葡萄逐漸沒落時,卻有人選擇回鄉種葡萄,成為居民口中的傻子。他改變種植方法,提高品質,讓他在評鑑大賽上拿下亮眼成績,每年訂單滿滿,搶購一空。

譚國豐從小在葡萄園長大,讓他對農業有了興趣,回到農業打拚。他時常想:「這麼好的地質、水質,為什麼葡萄品質這麼差?是否要做些改變?」不斷地創新與嘗試,雖然一分地僅種150棵,但果粒大小均勻,甜度、Q度、色度及香度都有達到一定品質。

台灣屬於亞熱帶地區,病蟲害問題較大,譚國豐利用生物防治及階段性藥物治療。在葡萄結果期,約花生米大小時就先套袋,讓葡萄與農藥隔離,做到無毒。通常葡萄一年兩收,他投資溫室生產,已經達到一年三收情況。

譚國豐所種植的葡萄。譚國豐所種植的葡萄。(施芝吟/攝影)

申請產銷履歷雖然辛苦,檢驗費用高,但是,對於銷售端有很大幫助。譚國豐提及,早期剛做時,老農都說:「生產履歷認證浪費錢,有產銷履歷,價格也沒有比較好。」但他不放棄,堅持下去,顧好葡萄品質、安全、生產透明化,就不擔心沒有客人。

譚太太說,剛開始葡萄很多,沒有客人;現在葡萄一樣多,但是客人太多,供不應求。

譚國豐長期聘請的長工,幫他吃害蟲。譚國豐長期聘請的長工,幫他吃害蟲。(農委會提供)

譚國豐的葡萄園與其他果農不同的是,他在果園內養雞、鴨、鵝。他笑著說:「雞、鴨、鵝是我們的長工、最好的夥伴,鵝吃草,雞吃草,鴨吃蝸牛!」每年最讓葡萄農擔心的梅雨季,譚國豐一點都不怕,他說,葡萄最大的害蟲蝸牛在爬到棚架危害葡萄果粒前,早已被這些鴨子吃光了。

譚國豐不僅重視生產、加工、服務,且融合在一起,把產業帶到另一個層次。他將果園打造成在地觀光體驗區,民眾可以品嘗在地地果、地食、地酒,配合當地酒莊舉辦微醺小旅行,體驗採果,除了增加與消費者的互動,同時協助同鄉的產業發展。◇

延伸閱讀
彰化復育饒平客語 開花結果
2017年12月03日 | 6年前
彰化縣政府裁罰台化12億餘元
2017年11月17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