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古典音樂 新唐人大師講座迴響熱烈

新唐人電視台今年邁入10週年,特別企劃古典音樂大師系列講座,知名鋼琴家楊千瑩演講以「邏輯與自由」 為題,示範演奏貝多芬多首膾炙人口的鋼琴奏鳴曲。(新唐人電視提供)
新唐人電視台今年邁入10週年,特別企劃古典音樂大師系列講座,知名鋼琴家楊千瑩演講以「邏輯與自由」 為題,示範演奏貝多芬多首膾炙人口的鋼琴奏鳴曲。(新唐人電視提供)

文/記者戴德蔓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成立10週年,為推廣巴洛克至浪漫樂派時期古典音樂的深度內涵,邀請5位知名鋼琴、小提琴演奏家兼教育家,舉辦6場「走進古典音樂風景線-大師系列講座」,讓學習古典音樂的孩子、家長和愛樂者們跟著大師一覽古典音樂的美麗風景,獲得觀眾熱烈迴響。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董事長張瑞蘭表示,有感於古典音樂能回歸傳統,呈現人類美好的藝術內涵,提升人類的道德和善良,藉由大師系列講座弘揚古典音樂,感受古典音樂的內涵。 

鋼琴家楊千瑩:詮釋貝多芬最難的是美感

知名鋼琴家楊千瑩以「邏輯與自由」 為題,示範演奏貝多芬多首膾炙人口的鋼琴奏鳴曲,帶領聽眾走入貝多芬的音樂世界和他悲壯的生命故事。 

楊千瑩說,貝多芬的音樂歷久彌新,不管在甚麼時代聆聽,都有動人之處。主要是他是古典樂派的作曲家,其作曲手法和結構都相當嚴謹,雖受規範制約,但在被限制的藝術中所呈現的美感常令人驚艷。此外,貝多芬也象徵著古典樂派的自由靈魂,他在重重限制中嘗試打破規矩,用音樂訴諸情感,創作對象不再只是王公貴族,而是全人類,所以即使經過200多年,現在聽起貝多芬的音樂,仍感覺像他在對我們說話。 

她表示,貝多芬每首鋼琴奏鳴曲,都非常有內容、意義,每一首都很獨特。詮釋貝多芬音樂,最難的是掌握其美感,演奏者必須先了解古典樂派美學中的規則、傳統和限制,有了深入的了解後,才能在其中變化出自己想要的自由。 

鋼琴與大鍵琴家宋允鵬:學古典音樂會變漂亮 

有鋼琴教父之稱、曾名列牛津世界音樂名人錄的宋允鵬藉由大鍵琴和鋼琴示範巴哈三聲部創意曲,讓觀眾了解「音樂之父」巴哈寫作的原意,感受巴哈年代所使用的鍵盤樂器「原味」。

台灣有鋼琴教父之稱、曾名列牛津世界音樂名人錄的宋允鵬。台灣有鋼琴教父之稱、曾名列牛津世界音樂名人錄的宋允鵬。(新唐人電視提供)

大鍵琴盛行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巴洛克時期,彈奏技巧是放慢、靠按下琴鍵的彈跳感,來代替漸強漸弱,而且每根手指頭的作用都不同,像小拇指就負責彈較弱的音,宋允鵬表示,這些都是古典的彈奏方式,但現在受到國際比賽的影響,因此出現許多新的彈法,卻也失去了音樂最重要的「人性」。 

「學古典音樂的人慢慢會變漂亮。」宋允鵬提到,「鋼琴是活的東西有其生命,要彈好鋼琴我們不說駕馭,而是說放棄自我」,他覺得,要了解每一台鋼琴有其個性,配合鋼琴喜愛的觸鍵,鋼琴才會符合你的靈魂。 

「在李斯特的年代,彈鋼琴非常考究手腕的放鬆,身體肩膀以下不能緊,」宋允鵬說,「鋼琴的浪漫才是最動聽的,而不是追求競賽獲得名次,或是以標奇立異來達到個人特殊的效果,這已經離開了學習鋼琴的本質。」 

他表示,學彈琴先自己彈得舒服,若不舒服通常是害怕別人指責或是怎麼樣看你,自己就失去了信心;或為了要取悅某個老師、評審,把自己失去了。所以學鋼琴大家只要用心彈每一個音符,先讓自己快樂就會彈得好聽。 

至於對於喜歡古典音樂想入門的人,他建議多聽多比較不同的人彈奏,聽多了就會找出自己喜歡的風格,巴哈入門可以多聽弦樂的合奏協奏曲像《布蘭登堡協奏曲》,鋼琴獨奏的部分像《十二平均律鋼琴曲》。  

小提琴家余道昌:學音樂要培養走出去成長的勇氣 

國際知名旅美華裔小提琴家余道昌發現許多人對巴哈的觀念和詮釋方式,充滿著很多的矛盾與對立,很多年前他在國外求學時也是這樣,只是在國外交流的機會比較多,而台灣學術上的思考及對於學生之間的討論比較沒有的,他藉此分享國外的學琴觀念。

國際知名、旅美華裔小提琴家余道昌。國際知名、旅美華裔小提琴家余道昌。(新唐人電視提供)

他鼓勵學生勇於嘗試老師教的東西,「西洋古典音樂和我們的文化不一樣」,他說,學音樂想要成長應該走出去四處看,可出國留學或旅遊,比如德國、法國的建築物有古老文化背景,從中可領悟在課堂上無法學會有關音樂的事。「台灣的學生很用功,但是走出去面對、去看所有的事情,這部分勇氣還不夠。」 

至於喜歡古典音樂想入門,余道昌建議可以從莫札特的曲目開始。另外,他非常感謝新唐人舉辦大師講座,「這種機會其實不是常有的,一般都侷限在比較學術性的交流,但一般對音樂有興趣的人,不一定有機會能聽到,藉由新唐人平台及媒體報導,可以讓大家看到這個東西,我覺得非常難得。」  

鋼琴家劉忠欣:音樂創作背景有助詮釋個人特色 

台中教育大學音樂系助理教授劉忠欣主講「莫札特鋼琴音樂詮釋初探」,他說演奏鋼琴時,如果能知道早期演奏者使用過的鋼琴特色,就能了解如何在觸鍵表現得更乾淨。

台中教育大學音樂系助理教授劉忠欣主講「莫札特鋼琴音樂詮釋初探」。台中教育大學音樂系助理教授劉忠欣主講「莫札特鋼琴音樂詮釋初探」。(記者鄧玫玲/攝影)

為了讓聽眾更了解莫札特的創作風格,劉忠欣詳細地介紹莫札特琴譜上的特殊鍵記,從中可以探知演奏曲必須表現的強弱,觸鍵與踏板應該如何配合,才能演奏出莫札特樂曲的深刻內涵。他強調,莫札特在創作樂曲時,曾經把歌劇中的人聲與管弦樂團的效果表現在鋼琴作品上,他希望鋼琴不只是發出鋼琴的聲音,而是有很多表現的風格。 

劉忠欣鼓勵在場學琴的朋友們要了解莫札特當時是怎麼創作他的樂曲,用心感受其音樂內涵後,再用自己認為好的方式來演奏,不是只把技巧練習好而已,而是要加入對音色的想像,平常除了多聽,更要多了解音樂大師的創作背景與當代風格,才可以從中得到演奏的靈感,以最正確的角度詮釋出具個人特色的音樂。 

小提琴家蘇顯達:態度決定音樂高度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院長蘇顯達主講「你的態度決定音樂的高度」,留學法國深耕樂壇30年的蘇顯達,教學與演奏卓然有成,是台灣少數能在這兩個領域發光發熱的音樂家。他一開始就提到,學習音樂是一條漫長艱辛的路,他指導的很多學生都很有決心要拉好小提琴,然而小提琴與弦樂、鋼琴的音並不相同,非常講求音準,如果沒有用好的方法練習,練和不練結果是一樣的。 


「走進古典音樂風景線-大師系列講座」,下午場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院長蘇顯達主講「你的態度決定音樂的高度」。「走進古典音樂風景線-大師系列講座」,下午場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院長蘇顯達主講「你的態度決定音樂的高度」。(鄧玫玲提供)

蘇顯達談到,很多小提琴手花了很長時間苦練卻沒有成果,這是因為練習不講求效率,不能用頭腦思考,也不按照科學方法去分析癥結所在,每次練習時表現出的好成果無法儲存,所以每次的練習都要重新出發,無法拉出上一次的最佳狀態。 

他建議學琴的朋友一定把自己製造的聲音用錄音機錄下來,相信錄音機不要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段時間後,再練習用自己的耳朵去聽到自己拉出的琴聲,用敏感的耳朵去儲存自己的音樂,一定要讓「自己的今天比昨天更好。」 

蘇顯達表示,他指導的學生有個普遍現象,就是常在拉完練習曲後,就只等著老師來評斷,自己沒有獨立判斷的能力,其實,「最好的老師就是你自己。」只有自己能創造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歷程。 

他說,藝術的創造如同登山,只有堅持到最後才能有所成。他希望學音樂的朋友們能對音樂永遠保持熱情,雖然學習的過程絕不可能一帆風順,必定是跌跌撞撞,但要承擔得起成敗的考驗,「你下的決心有多高,決定你拉的琴有多好。」

延伸閱讀
神韻重新延續東西音樂文化之根
2017年08月10日 | 7年前
縱覽西方古典音樂的重要時代
2017年07月15日 | 7年前
播放古典樂 池上打造氣質火車站
2017年06月09日 | 7年前
陳宗成展現流行樂的另一個層次
2017年05月28日 | 7年前
從《悠遊字在》談漢字的奧妙
2017年04月20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