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主義興起 陸出口導向經濟被考驗
6月24日,由美國華府地區華人學者,發起的「波多馬克文化沙龍」上,中國經濟社會學者,何清漣女士和程曉農博士受邀主講,分析中國經濟走勢及所面臨的困境,他們並指出,中國經濟當前的衰退,致因於「只賣不買」的外向型經濟。
程曉農博士認為,中國經濟在1996年迎來轉折點。港台及歐美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開始在中國設廠,同時也為中國帶來技術和資本,使得中國經濟在90年代末迎來「黃金十年」,外貿年增長率維持在25~30%。然而,成也「出口」敗也「出口」,「只賣不買」的外向型經濟,也造成了中國經濟的衰退。
今年7月1日起,中國境內大額外匯交易上報標準變為1萬美元;9月1日起,中國境內銀行卡,在境外消費1,000元人民幣以上的單筆交易,需要向外匯局報送。隨著中國外匯儲備量下跌,程曉農認為,中共當局會發揮極權制度在政策制定上的「便利」,今後對於外匯管制將更加嚴格,而中產階級恐怕是首當其衝。
何清漣女士分析,支撐一個國家的四個支柱,分別是生態系統、生產基礎條件、社會倫理道德和政府治理,但看看中國,「海陸空」生態全面淪陷——可飲用水69%以上被汙染,18億畝耕地中約3.6億畝受汙染,每年有近280萬國民死於空氣汙染。
在就業方面,從2003年以來,中國大學生持續就業難,社會上升通道阻塞,農村無業人口數量龐大;以信用系統來說,國家信譽、制度信譽、商業信譽和個人信譽皆不樂觀;甚至近7年來,軍費開支與維穩費用不相上下。
此外,資源對外依賴程度過高,糧食自給率不足和人口數量眾多等,都是中國社會不得不面臨的嚴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