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話題】亞馬遜壯大加速企業M型化趨勢

亞馬遜宣布併購全食超市為近期最勁爆的財經要聞之一。圖為位於密爾本的全食超市。(Whole Foods網站圖片)
亞馬遜宣布併購全食超市為近期最勁爆的財經要聞之一。圖為位於密爾本的全食超市。(Whole Foods網站圖片)

【記者張東光/報導】

ㄧ週前亞馬遜宣布以137億美元吃下美國有機連鎖超市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可說是近期最勁爆的財經要聞之ㄧ,奇特的是,通常被併公司股價大漲的同時,併購方的股價都會下跌,但這一次亞馬遜的股價卻上漲2.44%,顯然市場對該併購案給予亞馬遜很大的掌聲。

亞馬遜來說,為了維持該公司185倍的本益比與4,660億美元的高聳市值,光靠去年26%的本業營收成長率是不夠的,營收成長若要恢復2010-2011年的40%高成長,跨入新領域成了必經之路,而合併潛在的競爭對手則是一條快速的捷徑。

就該併購案而言,去年亞馬遜來自營運的現金流入達164億美元,因應137億美元的併購支出將綽綽有餘。

全食超市的股價高峰出現在2013年的65美元,隨後因業績不斷滑落而一度跌到谷底28美元,16日亞馬遜合併消息見報後,股價由33美元飆漲29%至42美元。股價顯示全食超市是一顆蒙塵的明珠,在亞馬遜的一番琢磨打理後將大放光明。

然而,此一消息卻讓美國三大零售巨頭如坐針氈。沃爾瑪股價同日一度重挫近7%,克羅格(Kroger)和塔吉特(Target)一度大跌近15%和12%。

亞馬遜成科技業跨傳產先驅

《華爾街日報》文章則提醒讀者一個可怕的趨勢--亞馬遜將成為美國科技股將觸角延伸到其他傳統產業的先驅。現存的傳統產業若不能蛻變為科技公司,其命運不是被收購就是被剷平,企業的財富和權勢將集中在少數幾家科技大廠的手中,此一現象為鍍金時代(Gilded Age,指1870-1900年許多「強盜大亨」 靠著買低賣高而大量累積財富的年代)以來首見。

該文章舉蘋果公司為例,它正推動自駕車、原創性電視節目、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行動支付和電子現金服務等,有朝一日其市值將由目前的7,300億美元增長到1兆美元新里程碑。該公司目前掌握近2,500億美元現金,已成為它後續大舉異業併購的後盾。

同為熱門FANG概念股的社群網站臉書公司,其市值高達4,350億美元,也正在跨入無人機、虛擬實境硬件、原創電視表演秀和心靈感應腦機接口技術。

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主要獲利來源是搜尋引擎的廣告收入,其開發的安卓系統已成為全球被廣泛應用於個人電腦裝置的軟體。此外,該公司還跨足聯網氣球(internet-beaming balloons)、能量收集裝置、自駕技術和生技領域。

目前市值超越美國三大傳統車廠的特斯拉(Tesla)公司創辦人馬斯克也大量投入金融、太陽能和航太領域。

亞馬遜亮點:新事業都賺錢

《華爾街日報》文章認為,亞馬遜和其他科技大廠的區別在於,後者的獲利主要來自核心科技業務,但亞馬遜的每個新事業都在獲利,並沒有拖公司的後腿。例如,亞馬遜的雲服務AWS每年的營業額已高達140億美元。

相對於亞馬遜的業績蒸蒸日上,美國實體零售業卻陷入不斷關店的愁雲慘霧中,瑞士信貸預測未來5年美國的購物中心將有20-25%被迫關門。此外,亞馬遜還打造自家的卡車和飛機運輸系統,此舉也正衝擊聯邦快遞公司(UPS)的核心業務。

對消費者來說,在慶幸亞馬遜又吃下全食超市,未來購買生鮮食品將越來越方便和便宜的同時,卻必須提防亞馬遜壯大後所造成的企業「M型化」效應--在亞馬遜的快速擴張下,傳統實體通路將漸漸式微,一旦亞馬遜的異業併購效應發酵,一家家富可敵國的科技巨頭群起效尤,傳統企業的版圖將大幅變化(或將少數轉型但大部分消失),此一趨勢的發展對一般大眾乃至整體經濟可能不是好事。◇

延伸閱讀
首次!亞馬遜無人機成功配送包裹
2016年12月15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