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現有資源 「微滯洪」遍地開花

鼎金系統交流道下方畸零地規劃微滯洪池,去年底完工啟用,可改善該區淹水現象。(高雄市政府水利局提供)
鼎金系統交流道下方畸零地規劃微滯洪池,去年底完工啟用,可改善該區淹水現象。(高雄市政府水利局提供)

文/記者李怡欣

高雄市政府表示,高雄都市防洪策略主要以「建設大規模滯洪池為主」,都市滯洪池發揮防洪效果並兼具生態景觀維持,高雄目前共建置36座大大小小滯洪池,共可滯納266萬噸雨水,調節城市防洪承載力。只是,高雄是一個發展逾百年的城市,都會區開發趨飽和,大型滯洪池擴充空間有限,持續提高防洪設計標準也非上策,用地難以取得,該如何突破?

借鑑日本 操場轉身變微滯洪

日本「都市微型滯洪空間」值得借鑑,將現有公園及校園操場低地化,在汛期發揮臨時微滯洪功能。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主任謝正倫指出,校園均勻分布在市區,利用校園操場、球場降挖30~40公分,可暫時貯留瞬間雨水,「操場平常是運動空間,汛期(一年約20~30天)就成為暫時滯洪池」,這樣的觀念很適合高雄這種發展已百年的都會區。

日本善用公園、操場等空間低地化,打造微滯洪池概念,讓急降雨暫時貯留,減少向外逕流。日本善用公園、操場等空間低地化,打造微滯洪池概念,讓急降雨暫時貯留,減少向外逕流。(翻攝自東京都雨水貯留浸透施設技術指南(2009))

但是,校園微滯洪方案推動上仍有一定的困難。高雄市莊敬國小總務主任表示,「棒球、壘球場草皮最重排水功能,校園操場如果泡水,籃球架、足球網等運動設施容易壞」,再者,「如何防止學生水坑玩水?下挖池會不會造成學童運動時障礙?安全性?積水孳生病媒蚊怎麼辦?」再再都是校方擔心之處。

2012年三民區寶業里滯洪池完成,提供10萬噸蓄洪功能,大大改善附近淹水情況,平時它也是溼地及親水公園。2012年三民區寶業里滯洪池完成,提供10萬噸蓄洪功能,大大改善附近淹水情況,平時它也是溼地及親水公園。(高雄市政府水利局提供)

改造畸零地 交流道不怕下雨

為解決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之鼎金系統交流道下方每逢大雨必積水情形,高市府水利局近期完工「高雄市高速公路交流道匝道周邊綠帶低地化微滯洪工程」,經立委李昆澤協調,高速公路局將該地提供水利局認養使用,歷時10個月、總造價2,500萬元(營建署補助1,950萬元、高市府自籌550萬元)。

該計畫已於去(2016)年12月底完工啟用,概估淹水改善面積可減少15公頃,保護人口約5,000人,同時對於下游林子埤排水及愛河主流洪峰流量可減少約1.66cms,提高愛河中下游人口稠密地區之防洪能力。

「微型滯洪池」善用都市公、私有畸零地,變身水綠空間,不但工期短、經費也較無負擔。低地化降挖1.5公尺微滯洪池,可提供3萬噸滯洪量,將交流道集水區所產生之暴雨逕流量,利用綠帶低地化接出流管「小雨小排、大雨正常排」方式排入市區排水系統,避免逕流亂竄,造成國道匝道淹水。

水利局表示,微滯洪池除可改善強降雨所帶來之積淹水現象,更可使既有的空間再活化、利用,營造整體最優質全新風貌,真正發揮公共空間多目標使用功能。

沿海低地易淹 魚塭也可滯洪

每逢豪大雨來襲,高雄永安低窪地區養殖戶總是提心吊膽,魚塭溢流魚苗損失、積淹水導致房舍車輛財損,高雄大學「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輔導養殖戶運用雨量筒觀測雨勢警戒,於豪大雨侵襲前預降魚塭水位,不但避免魚苗損失,還可發揮臨時滯洪功能。

高雄大學「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輔導養殖戶,於豪大雨侵襲前預降魚塭水位,不但避免魚苗損失,還可發揮臨時滯洪功能。高雄大學「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輔導養殖戶,於豪大雨侵襲前預降魚塭水位,不但避免魚苗損失,還可發揮臨時滯洪功能。(高雄大學災防中心提供)

高大災防中心主任吳明淏表示,永安區是龍膽石斑養殖重鎮,颱風暴雨讓養殖戶數百萬心血付諸流水,然而,災害防救工作不能只單靠公部門力量,更有賴於民眾與基層社區的配合,方能達到災害自救的功效。

吳明淏教導養殖戶操作雨量器,當發布颱風豪雨警報時,根據數據推算預降魚塭水位,當地養殖面積達33公頃,調降後可蓄洪16.5萬噸,再加上原公有滯洪池的17萬噸蓄洪量,大大減少淹水災情,不花一分錢一塊地,此創意獲得水利署「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評鑑特優」肯定。

推動防災韌性城市刻不容緩,高市府多管齊下解決水患問題,發揮創意讓簡易微滯洪概念遍地開花、積沙成塔,盼在降雨尖峰發揮小兵立大功效益,高雄城市美麗與防災共存。◇

延伸閱讀
50年救8條人命 日本老伯:應該的
2017年06月15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