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搞笑譯名史 可樂曾叫「蝌蚪啃蠟」

國外品牌為進軍中國的華人市場通常會取中文名,但取不好時卻帶來反效果,過去,可口可樂就曾經取名「蝌蚪啃蠟」,成為經典的失敗案例。
據中央社報導,國際民宿網路平台Airbnb遍及全球190個國家,但在中國卻遠遠落後中國企業。為加深中國人對品牌的熟悉度,Airbnb日前宣布中文名字「愛彼迎」並加碼投資。不過在Airbnb的介紹中文名字短片下,多數中國人的留言都反映名字難聽,還有網友幫忙出主意,取名「愛比鄰」或「愛比贏」。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Airbnb這個中文名字的表現,有待市場考驗。
掀開翻譯失敗的歷史,1920年代可口可樂剛進入中國時,中文譯名為「蝌蚪啃蠟」,後來可口可樂發現不妥後,還登報徵求新名字,最後是由一名中國教授將「蝌蚪啃蠟」換成今天的「可口可樂」,並贏得350英鎊(約新台幣1萬3千元)獎金。另外,肯德基的廣告台詞「吮指回味樂無窮」(finger licking good)也曾被翻譯成「吃手指」;德國賓士(Mercedes-Benz)最早進入中國時的譯名甚至是「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