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觸下的感動 王傑以畫描繪基隆
如果說基隆有「味道」,進出港口的船隻排煙味、廟口巷弄間的油煙香氣、複雜巷弄積累已久的雨水霉味,應該足以代表基隆的味道吧!畢竟,基隆在習以為常的海風吹拂之下,數十年來幾乎沒有什麼改變。
海為基隆引來中國、日本、歐美的文化,也在歷史的流動中刻劃出多樣性的故事,這些故事藏身於新舊建築之間,在狹窄的街道彼此交錯,在蜿蜒的巷弄、階梯中互相交織,無庸置疑的,這就是基隆獨特的「畫面」。
那麼如何闡述記憶中的基隆?有人以拍攝記錄當下的時間,有人以文字演繹心中的感動,有人則選擇用手上的筆,一一描繪出自己眼中的故鄉,他就是基隆在地畫家--王傑。
回歸基隆 這裡是我的家
「為什麼是基隆?怎麼會留在這個沒有什麼改變的老地方?基隆,對2003年從西班牙回來的我來說,就像是一個很熟悉,卻又像一個離我很遠的、很模糊的家鄉!」
王傑表示,他那時剛從西班牙巴賽隆納大學美術系博士班畢業,原本以為頂著外國博士的光環,可以順利找到教職的工作,想不到事與願違,一直都找不到,但為了保留西班牙那種輕鬆悠閒的生活步伐,所以始終不願意前往匆忙的台北找工作。
王傑接著說,就在這樣的契機之下,自己跑到大家都認識的廟口,站在奠濟宮旁的大樓屋頂往下看,原來,基隆的廟口不是只有人跟美食,還有如此漂亮的建築;在基隆的巷弄中,許多有特色的老建築穿插其中,一個基隆,怎麼會有如此豐富的建築!
「當下的瞬間,我發現,從小在七堵長大的自己,怎麼像一個不認識基隆的基隆人,身為一個唸美術、藝術的人,竟然對自己的家鄉認識如此匱乏!所以我抱著任性開了一間畫室,希望能用自己的能力記錄這個城市,也要證明自己有能力可以在這個城市存活下來。」
王傑笑著說,現在仔細想一想,當初確實有點冒險,不過現在看來,自己宛如是一個「駐市藝術家」,投入於基隆,用畫筆點綴出這個城市的一點一滴,把故鄉的美好保留在紙上。
「舊」的保留與「新」的出走
「基隆的魅力在哪邊?」王傑說,基隆的魅力在於城市的多樣性、神祕感。這個城市有很多的小巷子,在巷弄間穿梭之際,轉一個彎,眼前所看到的就會是不同的景象,轉一個角度,迎來的則是不同的事物,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也許是因為這個城市沒有更新,可能是因為基隆的生活較為貧乏的、一成不變的日子造就了現在的基隆。
王傑指出,在基隆街道走一走,在街角可以發現有趣的小店鋪,裡面賣的是雜貨,可能在1930年就開了,這就是基隆的街道,充滿了歷史、傳統,這些與舊時代連結的小店,往往藏身於基隆的巷弄之間。它們代表著基隆人生活的層次,新、舊參差其中,有趣就有趣在這裡,但壞也就壞在這邊。
王傑沉重地說,現在的基隆,年輕人白天在台北工作,晚上回家睡覺,這座城市宛如只是一間旅店,重心都不在「家鄉」,彼此之間沒有什麼關聯。長久下來的結果,基隆就越來越貧乏、老舊,留下來的僅有舊時代的「遺跡」,新的改變沒有到來,年輕人總是往台北發展。
「基隆是一個神祕的城市,需要改變。」王傑認為,過去的基隆,缺乏青年在這裡生活,整個城市總是讓人死氣沉沉;人回來了,城市就會活起來,這裡有的是故事,充滿著發展的可能,只是沒有真正的展現出來。
「我問我自己,學畫到底要做什麼?成為一個大師?還是登上世界的舞台?對我來說,把我的才華貢獻給這個基隆,讓人看到這座城市的希望,這才是我該做的事情。」
旅行者的眼光
王傑表示,剛開始回來基隆的時候,挑戰真的很大,那時候有人問我,「基隆已經死了,為什麼要畫這個地方?」不可否認的,當下確實也有這種感覺,基隆確實是一個沉重的城市,百廢待舉,不過這也代表著基隆有機會轉變,也可以感受到這裡有不一樣的地方。
王傑指出,因為不了解基隆、不認識這個家鄉,特別剛從西班牙回來的時候,那種疏離感特別強烈,宛如到一個新的城市一樣。所以,用旅行者的角度來看基隆,自然也欣賞到這個城市的價值所在,挖掘到這塊寶地的美,這就是眼光的重要性。
「另一個關鍵就是時間」,王傑笑著說,那時候沒有工作的自己,有很多時間可以在城市中晃來晃去,在巷弄裡面、沒去過的地方四處走走,自然就能發現這城市有趣、神祕且吸引人的地方。一步一腳印,走過的地方就會是個「景」。
王傑認為,一路過來可說是跌跌撞撞,當初可能是天真的決定,但自己用專業及對基隆的熱誠,也畫出了一條文化之路,「基隆不是只有一個叫廟口的地方,有更多的感動在這裡,走就對了!」
擁抱文化資產與青年 基隆的最後機會
「台灣對於古蹟、老建築的維護,確實落後其他國家,更不用說被改得面目全非。」基隆在地畫家王傑認為,台灣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卻不懂得保護古蹟,許多具有歷史深度美學價值的古老建築,面臨的都是被拆掉的命運,台灣人對於歷史沒有感覺,對於後代沒有責任,這是文化上的遺憾。
歷史建物的矛盾
王傑說,以西班牙為例,這個國家曾經歷過許多內戰,不論是鄉村或城市都經歷過砲火的無情襲擊,但是當自己在西班牙時,可以在許多城市看到保留很完整的老建築跟古蹟,這是這國家的全民意識,人民會主動保護文化資產,不會去「討論」,也不會浪費時間在這無意義的議題上。
王傑指出,反觀台灣,文化資產的留存問題,一直是社會爭議的話題,台灣的都市樣貌,新、舊並不是重點,建築裡面的人文歷史、建築架構才是要去關切的地方,而不是帶來的利益。或許有人會質疑,更新、開發可以帶來都市的發展,為什麼要保留舊的東西?「這並不是問題,而是在於怎麼去面對及處理的態度。」
「以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為例,在都市計畫建設過程中,沒有將保留與拆除雙方放在對立面上,而是花很多人力修復古蹟,不拆外觀,只拆建築內部,他們選擇保留古蹟,挑戰技術並維護建築,將文化資產留給後代子孫,這是一個傳承。如果只是把建築拆掉,蓋新的,帶來的是越來越高的房價,蓋出後輩永遠沒辦法買到的房子,這種犧牲文化資產的行為,我沒有辦法認同。」
「誰應該保護文化資產?」王傑強調,自己是一個學習藝術跟人文的人,所以他選擇站出來,為古蹟、歷史建物發聲,但是不能只有自己,看到的人就應該做,每個人都有這個責任跟義務,因為是自己的家。
基隆需注入新活力
王傑表示,為了找尋各種素材作為繪畫元素,自己常常在基隆各處跑來跑去。過程中,他看到了許多小團體、市民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不僅投入公共議題發聲,也為了改變基隆而舉行各類型的活動,就是這些人讓基隆活起來;畢竟,對於基隆來說,大部分的人還是活得渾渾噩噩,每天只為自己的生活努力,關心公共議題的人還是太少,如果有機會上街(基隆市區),找個人問問現在基隆有沒有在發展什麼,相信幾乎得到的答案會是,「不知道。」
基隆要如何改變?王傑指出,這座城市需要年輕人走出來,注入新血,但是對於他們來說,最大的考驗還是在「舊勢力」。說得直接一點,就是那群無感、沒有想法、害怕改變的「一群人」,他們擁有一定的資源跟權力,卻不想要改變與創新,這就是基隆死氣沉沉的關鍵所在。
王傑認為,青年世代要進入基隆,必須要投入社會之中,在人與人的互動之間,找到生命的價值,去面對各方挑戰,走出自己的那一條路;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也要給予協助,年輕人需要利基才能夠生存下來,讓他們有影響力,而非走以前的老路,「基隆現在有改頭換面的機會,百年難得一見,錯過就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