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利避稅告終 陸稅官獵殺台商
過去30年來,「移轉定價」模式是許多在中國的出口商,節省所得稅費的途徑。幾乎所有出口商,都會在免稅地區設立一家境外貿易公司,把在中國大陸的獲利,透過集團內相關企業交易,移轉到免稅區。
但是,近來陸方開始大力追查「移轉定價」並要求補稅,《今周刊》報導,調查發現17家上市櫃台商被中共列為追稅高危機名單。這些公司雖然長期在中國大陸從事出口製造,在大陸的子公司營業率卻遠不如台灣母公司集團。
一位不願具名的台商表示,沒有補稅到倒閉已是幸運,曾有同業補稅又涉及環保問題,工廠一夕關閉,負責人也消失了。他無奈地說,「這是台商的悲哀,我們不會追問或討論,但心裡的恐懼又多了一層。」
中國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表示,2015年移轉訂價調查結案的案件中,至少有20件補稅金額超過人民幣1億元(約台幣4.5億元),個案平均補稅金額,也從2014年的人民幣3,068萬元,增加至2015年的人民幣5,845萬元,相當於台幣2.8億元。
安侯建業表示,「藏利避稅」的時代已告終,《今周刊》亦指出,由於台灣證交所未明確規定企業必須揭露被查稅的事實,面對查稅引發的台商第三波撤退,投資人更應注意中概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