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製造業戰略 歐盟商會:追求保護主義

【記者秦雨霏/編譯】

歐盟商會7日發表報告,批評中共《中國製造2025》戰略提振其高科技製造業的計畫,是追求保護主義。報告說,外國公司受到不公平對待,並警告政府補貼可能製造巨大的產能過剩。

《中國製造2025》戰略2015年提出,闡述了中共打算如何加快10個行業的增長,包括機器人、電動汽車和新一代技術。歐盟商會在報告中說,中共當局部署的「政策工具」存在「嚴重問題」。

它舉例,中共不公平對待外國汽車製造商。為了在中國大陸生產和銷售電動汽車,歐盟公司被迫跟大陸合夥人分享電池技術。

報告說:「歐洲企業受到巨大的壓力,被迫交出先進技術,換取進入市場。」

這類壓力違反了中共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承諾。此外,中共補貼當地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商,可能也違反了中共對WTO的承諾。

北京希望到2025年,中國製造商擁有此類汽車80%以上的國內市場。中共在其他領域也投入高達數千億歐元的補貼,損害了其他領域的歐洲企業。比如,政府向機器人領域提供的慷慨補貼可能將導致產能過剩。

在大陸的外資頻頻疾呼,指責北京故意推出一些旨在削弱外國企業的政策。

7日的報告跟商會去年6月分的民調結果一致。當時歐洲公司說,他們受到比中國公司更嚴苛的對待。類似的情形也存在於美國公司,中國美國商會去年發表民調結果,其中77%的公司說他們感到在大陸的受歡迎程度下降。

德國大使:中共保護主義在上升

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Michael Clauss)6日告訴CNBC,中共領導人聲稱在為外國投資者努力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但是實際上,保護主義似乎在上升。

柯慕賢說:「日本、美國或歐盟的企業都有同樣的感覺,就是這裡的保護主義日益增加。」

柯慕賢說,德商投訴:「服務業基本上是對外國公司關閉。許多希望在大陸開廠生產的公司被迫合資。外資也被頻頻要求轉讓技術,這違反WTO的規則。這個趨勢似乎在增加。」

李克強稍早承諾,反對保護主義,繼續放開貿易。對此,柯慕賢說,希望他們將說到做到。

2月的數據顯示,大陸在2016年首次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兩者之間的貿易額上升4%,達到1,700億歐元。美國下降為第三,而法國上升為第二。◇

延伸閱讀
謝金河:減稅將成全球主流
2016年12月08日 | 7年前
歐企對中國經濟信心創新低
2015年06月10日 | 9年前
歐洲商會擔心陸資訊系統安全
2014年05月29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