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失台灣正在消失 嚴長壽籲成立無校園大學
台灣曾在退出聯合國、國際政治舞台消失時,積極力圖振作,不僅股市飆破萬點,外匯存底也屢創世界新高;台灣也在民主自由逐漸成熟深化後,不斷內耗鬥爭,導致經濟優勢用罄、人才存糧耗竭,漸漸成為「消失中的台灣」。對於台灣當前的危機,32歲即勝任亞都麗緻飯店總裁的嚴長壽,以長年投入教育、公益、觀光、文化等領域的觀察與經驗,分享他所看到的問題、機會以及可能的解決之道。
嚴長壽表示,90年代的台灣曾經走過「錢淹腳目」的局面、國際聲勢高漲,但政府卻一直沒有從語言、行銷、管理、專業技術等方面積極外派人才進修。國家沒有積極建立人脈,產業也沒有藉著經濟優勢,培養走向世界市場的關係鏈,反而自我封閉、拚命鎖國,喪失了很多機會。
如今20年過去,世界局勢大不同。台灣封閉式的教學環境,導致高等教育遠落後國際社會,最大弱勢就是英語能力與國際化嚴重不足。嚴長壽說,當前美國的教育方法正發生重大改變,包括史丹佛、哈佛及麻省理工學院,這些全世界最優秀的大學教授不斷把上課內容放到網路上,而遠在菲律賓或印度的一些貧窮孩子,因為他們國家重視英文基礎能力,所以他們不必繳交巨額學費,就可以從線上獲得這些知識,「這對不重視英文學習的台灣,是最大的危機。」
「當我們還停滯在自以為不必改變,或認為在台灣得到第一、二名就可以跟世界競爭,但真實的世界卻不是這樣」,嚴長壽說,台灣如果不用更積極的態度面對世界的變化,就會被拋在後頭,當前有學歷的人太多了,學歷卻不能代表個人能力,而企業要找的是有能力的人,「過去20年,台灣容許大家都有機會,但反過來卻讓大家都失去競爭能力。」
他以台灣的餐旅學院為例,學校教育從來不重視英文,甚至老師如果用英文上課,還會被學生怒目相對。「當泰國菜、印尼菜都走向世界了,為什麼中國菜不能走向世界?華人有這麼多人口,台灣廚師卻只能遊走兩岸,就是因為我們忽略掉了,要打世界盃就要從教育開始。」
嚴長壽認為,高中3年的教育就可以養成廚師,所以大學教育就應該學習各種語言、文化、各國菜餚與食材,還要厚植學生的美學與素養,否則花費大量的教育資源,卻在偏狹領域裡訓練下一代年輕人,只會把年輕人困在台灣的環境。
至於台灣的教育方向應該如何走?嚴長壽表示,當世界已沒有疆域,總部在舊金山的「無校園大學(Minerva Schools)」預告了一個新的可能,刺激我們思考國家、產業、大學、個人,如何與國際結盟。
嚴長壽說,Minerva Schools是一所無校舍的大學,錄取率僅2.8%,比哈佛還難考,但學費比哈佛的5、6萬便宜一半,每學期只要1萬2,500美元的住宿費,其他將近2萬美元的開銷是花在去世界各國旅行,除了第1年住在舊金山宿舍以外,接下來每半年會在南美里約、英國、德國等其它6個城市去學習,等於大學畢業後已經遊歷7個國家。
「試想一下,若你是社會系的學生,你大學4年就遊歷了歐洲、南美、中東各國的文化,回來之後你的視野會有多高?若你是公務人員,未來在設想國家問題時,有多少國家的經驗可以參考?如果你是政治人物,能跟28個國家的人才一起學習、互通信息、培養革命情感,可以為台灣的國際地位產生多大力量?」
嚴長壽表示,過去台灣鼓勵貧窮學生的方法,多採用獎學金這種「水平式的慈善」,但常常給到一半就斷掉,產生的效果不大。如果有台灣版的Minerva Schools,而且保障窮人弱勢的名額,讓這些孩子去國外體驗國際社會,這樣經過歷練回來的年輕人,可以給台灣產生多大的質變?
談到台灣當前的處境,嚴長壽說,過去許多學者把他們在美國學到的管理學、政治學、教育學都帶進台灣,當台灣在全盛時期,這些理論好像有點道理,但也產生一些迷思,讓台灣誤以為自己是大國、強國,其實我們是小國,所以要用小國思維來看自己,真正應該要學的不是美國,而是芬蘭、挪威、丹麥、荷蘭、瑞士這些小國。
他以瑞士為例,四面環山、連海港都沒有,臨國都是法國、義大利、德國這些強國,所以瑞士選擇中立、不與任何國家為敵,台灣也應該要清楚知道,不要變成任何人的棋子,應該要與全世界為善。
嚴長壽憂心表示,台灣已經錯失太多機會,此時此刻,不容再內耗、鬥爭。他期許新的執政者看清台灣正處關鍵「轉捩點」,呼籲全民共同摒棄政黨惡鬥,不分藍綠,為「消失中的台灣」尋找出路,在世界地圖上把自己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