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爛漫 蘇漢臣《冬庭戲嬰圖》


天真爛漫

蘇漢臣冬庭戲嬰圖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有一人物題材「嬰戲圖」,又稱「戲嬰圖」,描繪的是孩童們遊樂嬉戲的場景,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展現的是一個活潑天真,無憂無慮的童稚世界,讓人觀之,皆能會心一笑,回想起那個純真甜美的年代。

文/雯子

嬰戲圖是中國美術史上一門專以表現兒童的繪畫題材。從現存文物看,中國歷朝歷代也有畫家表現這一題材,至唐宋時期,因人物畫技巧漸趨成熟完善,唐朝時張萱、周昉以擅繪仕女與嬰孩著名;只是在宋以前,嬰孩仍然屬於仕女畫裡的配角。在宋代時,畫家、宮廷畫家們反復地描繪嬰戲題材,將小孩當作主要繪畫對象,嬰戲圖創作數量大增,極受當代人歡迎,成為一種畫類。

歷來「嬰戲圖」也是一種圖紋,經常與生肖圖案、各種吉祥物、佳節慶賀主題等結合在一起,用以象徵中華民族的文化、倫理和願望,諸如「多子多福」、「赤子之心」、「兄弟和睦」、「連生貴子」、「五子登科」、「五福臨門」、「歲朝豐年」、「年年有餘」、「麒麟送子」等等,深受大家的喜愛,更體現出人們對吉祥安康、淳樸美好生活的嚮往。

宣和畫譜讚張萱 能寫嬰兒

宋《宣和畫譜》曾論及繪畫嬰孩之難處:「形貌態度自是一家,要於大小歲數間定其面目,髫稚世之畫者不失之於身小而貌壯,則失之於似婦人。又貴賤氣調與骨法尤須各別。」

指出繪嬰兒甚為困難,畫者只將小孩畫成身材短小的人物,往往忽略面貌的描繪,容易繪成「身小而貌壯」;如果面容畫得太幼嫩,又容易變成婦人之貌,因此描繪嬰兒技巧甚難掌握。唐人在繪畫嬰孩的技巧上已有很大的進展,張萱能掌握繪畫嬰孩之法,所以《宣和畫譜》裡稱讚張萱「能寫嬰兒」,將嬰孩畫得恰到好處。

南宋時,繪畫嬰孩之最著名者有蘇漢臣和李嵩。歷代鑒賞家對蘇漢臣所畫的嬰戲圖評價極高。

元夏文彥《圖繪寶鑑》﹕『師劉宗古,工畫道釋、人物臻妙,尤善嬰孩』;張泰階《寶繪錄》:『作嬰兒,深得其狀,而更盡神情』;章允恭〈題浴嬰圖〉:『其寫嬰兒,色鮮潤,體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與言色者,可謂神矣』;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嬰孺四蹲踞鬥蟋蟀,天機爛漫』。

蘇漢臣細緻觀察 表現嬰孩形態神韻

蘇漢臣約於十二世紀活動於南、北間,河南開封人,宮廷畫師,歷任北宋徽宗宣和畫院待詔,北宋亡於金,進南宋高宗紹興畫院復職。其子蘇焯亦有嬰戲圖傳世。

蘇氏擅於繪畫嬰孩形態和神韻,孩童形象、情態刻畫真實自然,形象生動活潑,卻不失高貴典雅之氣。表現出畫家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和表現能力。將兒童遊戲時,天真活潑的形象、情趣,描繪得栩栩如生。傳世作品有《貨郎圖》、《秋庭嬰戲圖》、《冬庭嬰戲圖》《促織戲嬰圖》、《長春百子圖》等。正因蘇漢臣在嬰戲圖畫上有如此傑出的表現﹐而倍受推崇,後世託名之作繁多﹐彷佛只要是嬰戲圖,即為蘇漢臣之作。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活潑、天真、無邪、可愛的模樣千姿百態,妙趣橫生,衍生出大量的創作題材,形成一種表現兒童生活的嬰戲文化。這種文化既體現在飲食、服裝、民俗、節日等各種實用文化範式中。

《秋庭嬰戲圖》和《冬庭嬰戲圖》雙幅即是描寫不同季節在庭園中的孩童嬉耍情景的畫作。其中呈現孩童天真童趣、手足融洽的和樂氣氛流露出和諧安祥的情調。繪畫技法不僅對於孩童的神態掌握微妙,畫中奇石、花卉植物也都十分講究細節的描繪。

 

冬庭嬰戲圖賞析

庭院中,姊弟二人手舞足蹈地逗弄著小貓。左側背景物奇石、梅、竹、山茶花應時花木,各顯姿態,生機蓬勃,使冬季的庭院毫無蕭瑟之感;溫雅明朗的色彩構圖襯托著活潑玩耍的孩子,帶給人一種天真愉悅的輕鬆氣氛。

姐姐身著白色袍衫。頭梳三鬟,頭髮以紅白相間錦緞髮釵、髮帶纏繞其間,手持色彩斑斕的五色旗。弟弟身穿對襟褐色滾紅邊衣袍,著印花褲。頭髮則是許多紅髮帶紮起的小髻,手裡拿著一根用細紅繩牽引的孔雀羽毛。毛絨絨的小貓,畫家將神態掌握的相當生動,跳躍的模樣活潑可愛,牠似乎也玩得不亦樂乎,逗樂著倆姊弟。呵呵,看來可愛的小動物總能成為孩子們的好朋友呢! ◇

延伸閱讀
如何遵循古道少病痛?
2015年05月20日 | 9年前
妒嫉招惡果
2015年05月26日 | 9年前
漫談中國舞
2015年05月22日 | 9年前
唐太宗治世禮樂備
2015年05月18日 | 9年前
文化施政調查 柯P讓人民有感
2015年05月13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