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書店 虹風:增加文化底蘊厚度
獨立書店舉辦在地文化導覽,聘請畫家等踏察重要古蹟或地點製作成刊物,會讓住的地方更有厚度。小小書房負責人虹風表示,如果對居住地方有情感、理解,就會知道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不能任由它被改變,如土地被徵收、農田被剷掉等;而這些在意與不在乎,都跟文化底蘊、生活、歷史聯結有關。
虹風以在永和舉辦永和老房子照片展為例,她說,去咖啡店或一些沒想過的場所展出,參展人的回應是聊天的話題有了不一樣的厚度,以前可能只是去吃喝,可是當老一輩述說這地方以前的歷史後,就會用不同角度去認識居住的地方,對這地方就會有更深厚的感情。
年輕人生根 獨立書店旺盛
文化部一桶金補助計畫,約三成書店座落在桃園,虹風表示,桃園這幾年新開很多書店,有些沒拿補助就開,大部分是二手書店,因桃園很大,如果各區能做一個文化平台,未來對於文化的影響很大。
虹風說,很多書店所做的事,是希望帶領更多移居桃園的居民去認識這塊土地。在桃園書店官網上可發覺參與的人非常多,透過這些聚集點,讓不同的人了解原來桃園這地方是有歷史、故事、背景的,讓他們選擇作為家鄉,然後生出認同感。
獨立書店投入在地文化的關注,著名詩人吳晟的女兒吳音寧成立全國獨一無二的農用書店是個例子。虹風說,他們有很棒的核心,非常小眾的書店,還是做出自己的風格,「產業即便這麼困難,大家還是很努力的活。」
折扣戰造成書店經營困難
網路對書店影響從90年代中後期開始,書店折扣戰自2000年進入激烈狀態。虹風表示,這幾年讀者已養成拚價習慣,往有折扣的書店購書情況日趨嚴重。
「折扣競爭部分,書店末端來自讀者、經銷商、出版社的壓力」虹風說,在價格競爭上,小書店受到多方壓力,在幾方比價下,無法提供最多折扣的書店可能被放棄。每家書店有培養讀者群的方法,很多書店能生存到現在,是因為掌握獨立讀者群。
書店希望合作條件對自己有利,虹風說,這兩年開書店所面臨的合作環境比8年前更艱辛。如經銷商會要求每月結款金額4或5萬,對小型書店來說非常沉重。去年蘆洲兒童書店「阿福的書店 」與一家合作十幾年的經銷商結束往來,結束往來意味沒書可賣,未來開書店只會更艱辛。
物流業發達 東部離島沒人送書
台灣雖小,卻有很多地方進不到書,東部就沒人送書過去,而澎湖離島、金門馬祖開書店,首先面臨的問題也是沒書商願意送書。淡水小型書店「有河book」(有何不可)當年想要開在八里,虹風告訴業者可能會遇到進不到書的問題,即便跟淡水只有一河之隔。後來八里開了一間小書店,解決辦法是自己到書商那邊拿書。
台灣物流業很發達,東部進不到書,2、30年都沒辦法解決。台中烏日羅布森書店,號稱10年不倒的獨立書店同樣遇到進書問題,後來新竹成立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希望能解決小書店進書問題,但這都是來自民間的力量,業內要自己想辦法解決。
書店與出版社牽連在一起,出版社若不好,書店不可能好。虹風表示,出版社、書店在同一條船上,書店擔心沒書可賣,如果文化底蘊或文化培養一直沒扎根,能夠賣出或讀者閱讀的書越來越淺,對出版、書店都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