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掌舵 台美中日新形勢
美國總統川普坐上全球最有權力的位置,一舉一動都影響全球經濟未來的走向,從川普選前與選後的言論來看,未來美國將奉行保護主義、反自由貿易,並將對中國經濟展開攻勢,但究竟會貫徹到何種程度,全球都緊盯關注。
美、中兩國是當前世界前兩大經濟體,面對中共的步步進逼,川普翻轉以往美國對中國的「懷柔政策」,而改成強硬態度,基本上可視為美國對中政策主流思維的轉向。
美國「促成」中共坐大
二戰後,美國傳統建制派對於美方主導形成的國際政治與經濟建制,包含民主政治、自由貿易等具高度信心,因此美國自1990年代開始,對中態度主要採取「懷柔政策」,期盼將中國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政治與經濟體系中,希望藉此引導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國際伙伴,甚至希望進而「質變」中國的政治體制與國際行為。
然而中共卻反過來利用這項懷柔政策,對內持續嚴密控制,對外則利用美國提供的發展機會,進行不公平的貿易競爭,並進行一連串的軍事現代化與軍力擴張,與美國在國際政治、經濟與安全領域上,遂漸形成競爭關係。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副教授郭育仁表示,1985年可視為美中關係發展的基準點,當時中美貿易平衡,總貿易額只有39億美元左右,中國的國防預算也只有65億美元。
郭育仁接著說,1993年柯林頓執政後,中美關係快速發展,此時也是中國經濟崛起最重要的戰略關鍵期。美方不僅正式將貿易最惠國待遇與中國人權脫勾,還在2000年通過《美中關係法》,給予中國正常貿易伙伴待遇,還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此時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超過1千億美元,中國國防預算也爆增至145億元。
他表示,小布希執政後,因多年的反恐戰爭,再加上2007年開始的金融海嘯,導致美國元氣大傷,2008年則是美中國力相對大幅消長的分水嶺,此時中國正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成為美國的最大債權國。而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更達到2,663億美元,中國國防預算也達到602億美元。
到歐巴馬執政時期,美中在經貿易軍事上的磨擦漸趨明顯。郭育仁說,中共開始在軍事與經濟上挑戰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除了在航太、海權及南海議題上對美國形成威脅,2011年開始還進行RCEP的架構協商,2014年提出一帶一路,2016啟動亞投行等,開始在亞太地區營造中國主導的經貿秩序。
川普起用商業菁英
重審美中貿易關係
為逆轉美中國力消長的趨勢,郭育仁研判,川普執政後美國將有三大特徵。第一是「單邊主義」,由於川普認為,美國在多邊的國際政治與經濟體制中付出太大,能回收的利益完全不成正比,還讓中國搭全球化的便車獲取大量貿易利益,甚至還對美國進行一連串的不公平貿易,因此川普執政後,將以美國直接與立即利益角度,來看美國在世界中的角色與定位。
第二則是「彈性與權變主義」,郭育仁解釋,從川普大量任用華爾街與商業菁英,包括埃克森美孚執行長提勒森為國務卿、羅斯為商務部長、前高盛集團梅努欽為財政部長、高盛集團總裁兼營運長寇恩為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等人事任命,顯示川普可能有意讓這些商業與金融菁英對美國經濟重新發揮影響力、放寬金融監管等。
郭育仁表示,第三是「單一議題」,也就是不主張撒大網式的國際布局,而是偏好立即見效的政策。換言之,也就是川普上台後代表美國對中國強硬已成為主流,試圖創造新的談判籌碼,如有條件的接受一中政策,重新以台灣來與中國博奕。
至於中共對川普的反制,郭育仁分析,可能表現在「國際政治」與「經貿」兩方面。他解釋,在「國際政治」上恐升高南海局、對台灣報復、提升台海局勢,聯合伊朗、聯合北韓及取消2015年〈中美網路軍控協議〉;而在「經貿」上,則可能提高關稅制裁美國企業、取消110億美元的波音737訂單、以《反壟斷法》制裁美國高科技業、減少對美投資、報復對台軍售的美國企業、停止進口美國黃豆與玉米,甚至是拋售美國國債,不過他坦言這個可能性最小。
「聯俄制中」牽動中日關係
在日俄關係走向,郭育仁認為,若川普上任後,真的緩和美俄關係,甚至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此舉將打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多年來的布局,安倍勢必要付出更高代價,才有可能在北方四島的土問題上與俄國談判,以及終止敵對狀態的「日俄和平協議。」
而過去俄羅斯與中國聯手在軍事上對日本施壓,無非是希望能從日本搾出更多經濟利益,與放鬆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因此安倍這次同意砸3千億日元與俄國進行經濟合作,除希望中俄不再聯手軍事施壓之外,也希望透過合作與俄羅斯建立互信與常態化的溝通機制,進而尋求簽訂和平協議的可能。
郭育仁分析,若川普真的「聯俄制中」,中國的外交壓力將大幅提升,推測中國將試圖改善與日本的關係,加上今年正好是中日建交45周年,中日兩國很可能在雙邊首長互訪下大幅改善關係,而「海空聯絡機制」也可能在兩國關係和緩後啟動。
而韓國的處境,郭育仁認為,由於受南韓總統朴槿惠醜聞影響,導致韓國民意對她所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布署薩德飛彈等重大決定多持負面態度,因此布署薩德飛彈的決定有可能會逆轉或暫緩。
至於在亞太總體趨勢部分,郭育仁推測,未來亞太的外交態勢會越趨混沌,不像冷戰時期壁壘分明的集團對抗,因此必須不斷計算時局變化的新平衡值,所以國家間的兩手策略會越加頻繁出現,政治與經濟行為也會越趨矛盾;不過小國的話語權也會因此增加,而台灣與國際政治將會產生高度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