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激烈公聽會改座談會 政院:盼能理性討論
日本核災後食品公聽會25日於新北市矽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但場內衝突激烈,主席宣布改座談會,公聽會擇期再辦,不過會中仍取得4項結論,包括產地代碼、檢測、食材知情權以及風險評估說明。針對會場出現政治操作和挑起仇日情緒,行政院則表示深感遺憾,期透過理性公民參與使查察機制更完備。
行政院長林全25日上午於臉書貼文,呼籲民眾共同關心日食管制議題,希望透過公聽會建立一個理性辯論、充分溝通的場域,讓討論成果可作為未來決策的重要依據。
但是,公聽會現場卻出現國民黨動員民眾包圍外場抗議,喧囂、扔擲桌椅等激烈衝突。會議主席宣布,公聽會擇期再辦,改會議為座談會。
衛福部表示,討論中,與會民眾、學者專家、公民團體和民意代表提出諸多珍貴建言,最後共同確認取得了4點結論,包括:
1、產地標示的代碼問題(都道府縣),商品進口時必須依據台灣的規定辦理。違反時,會依照相關法令處理。複合式包裝食品會拆開檢查,若查出有管制區商品,將直接退運。
2、關於台灣派遣專家前往日本檢測問題,政府將提出檢測清單,與民間共同討論,並依日韓合作原則與日方協商比照辦理。
3、關於消費者是否在餐廳能夠判斷日本食品來源問題,衛福部將輔導直接供應飲食的場所於菜單或其他足以說明相關資訊之方式標示,以促進消費者知情權。
4、政府欲從區域管制改為高風險產品管制,但政府於今天會議對於品項的原始檢驗數據評估仍未完整提出並缺乏掌握,例如仍缺乏日本17縣的檢驗數值之分析,與會者對於政策研擬的能力提出質疑也表達憂慮。政府應該提出所有相關數據及資料還有風險評估結果來做說明,以供進一步討論。
有關公聽會舉辦受阻,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表示,政治人物干擾以致無法理性討論,且有人蓄意挑起仇日情緒,對此,行政院感到極為遺憾。
徐國勇說,日本食品進口公聽會,可以讓專家學者和關心議題的公民與政府坐下來好好討論,終結不實流言,希望透過公民參與的公聽會討論,讓管理查察機制更臻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