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老宅的重新復甦——范特喜綠光計畫

這排宿舍原本沒有規劃排水設施,范特喜將美麗的拼花磁磚逐片挖起,做好排水系統與透水鋪面,又一片片把磁磚貼回去,光施工就花了八個月。(記者龔安妮/攝影)
這排宿舍原本沒有規劃排水設施,范特喜將美麗的拼花磁磚逐片挖起,做好排水系統與透水鋪面,又一片片把磁磚貼回去,光施工就花了八個月。(記者龔安妮/攝影)

【記者謝平平/台中報導】

范特喜在做老屋改建,幾乎是台中人都知道的事情,從美村路一段117巷、甜點森林到綠光計畫,每每引起遊客驚歎,回到古早年代,卻又有新產業的進駐,達到了范特喜教育、文創、營利為一體的目的。

綠光計畫的12間房子是一排曾經荒廢30年的宿舍,從屋外經過只會看到深鎖的水藍色鐵門、雜草叢生,范特喜團隊進入後,更發現地坪比外面馬路低約10~30公分,一遇到下雨,裡面就淹水,排不出去,「因為沒有排水系統」。

范特喜總經理鍾俊彥與團隊清除積水、雜草後,才發現了這排房子迷人之處。其原為自來水廠員工宿舍,屋頂大梁為杉木、木窗結構、美麗的拼花地板、家家皆有庭院;走在裡面,可以感受到早年人們簡單的生活。

60年前的老宅重新復甦後,還得加入現代生活元素,以地坪工程為例,鍾俊彥與團隊花了8個月設計,再花8個月施工,將地磚一塊塊挖起,重新做透水管,再將地磚一塊塊黏回去,做工之細令人跌破眼鏡,不過,還是有許多地坪因與中興一巷馬路差距過大,無法保存下來。

紅磚牆面、透氣兼辟邪的鬼瓦、鐵窗、2樓屋頂頂架、1樓大梁都完整保留,僅1樓杉木頂架進行了部分抽換;而佈滿歲月斑駁痕跡、青苔的水泥牆則不再做防水處理,與遺留的山牆痕跡做為一種藝術品留存在綠光計畫中。

雖然面容未變,但這排宿舍的結構早已改為鋼梁支撐,以二樓地板為例,每平方米可承重350公斤,「就算開演唱會,也不怕。」

范特喜的改建計畫不但讓附近鄰居驚奇,還驚動了之前的住戶。約有三、四人特別回來看,一邊很興奮地告訴鍾俊彥,這是以前放冰箱的地方、這是以前自己睡的房間,而「天空樹」則是以前某任屋主外的盆栽,讓左鄰右舍重新回到當年的記憶。

鍾俊彥表示,范特喜經營團隊對西區十分熟稔,才將開發範圍鎖定在台灣大道、向上路、美村路、英才路中間。一開始只是看看台中西區社區的某個空房,加入設計改造,一直到經驗較為成熟,才希望結合屋子四鄰,打造出一個有關聯性的社區。

雖然破局的案例也很多,但對鍾俊彥來說,延續老宅的故事與旅程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如同他們將完整的一塊土地留給了新手書店,讓人文的芬香蔓延在這塊土地上。◇

綠光計畫2樓是鋼樑結構。左邊榕樹原本僅為一只盆栽,屋主回來後,看到盆景長成大樹,頗為驚訝。(記者龔安妮/攝影)綠光計畫2樓是鋼樑結構。左邊榕樹原本僅為一只盆栽,屋主回來後,看到盆景長成大樹,頗為驚訝。(記者龔安妮/攝影)
年久失修的房舍,藤蔓雜木與鐵窗難以分開,便如此保留下來了。(記者龔安妮/攝影)年久失修的房舍,藤蔓雜木與鐵窗難以分開,便如此保留下來了。(記者龔安妮/攝影)
綠光計畫由自來水公司舊有宿舍改建,但木窗窗框皆已腐朽,因此重新訂製木窗;鐵窗則是重新拆下清洗,並加上固定框架。(記者龔安妮/攝影)綠光計畫由自來水公司舊有宿舍改建,但木窗窗框皆已腐朽,因此重新訂製木窗;鐵窗則是重新拆下清洗,並加上固定框架。(記者龔安妮/攝影)
綠光計畫保留了7成當年的舊式建築,包括尺寸與紅磚。(記者龔安妮/攝影)綠光計畫保留了7成當年的舊式建築,包括尺寸與紅磚。(記者龔安妮/攝影)
范特喜總經理鍾俊彥與團隊均為建築出身,對台中市西區十分熟悉,以此為文創教育起始點。(記者龔安妮/攝影)范特喜總經理鍾俊彥與團隊均為建築出身,對台中市西區十分熟悉,以此為文創教育起始點。(記者龔安妮/攝影)
工班受到范特喜企業文化影響,特意將欄杆繞過樹木,成為驚喜的一隅。(記者龔安妮/攝影)工班受到范特喜企業文化影響,特意將欄杆繞過樹木,成為驚喜的一隅。(記者龔安妮/攝影)
范特喜進行老屋改造範圍限於團隊熟悉的西區,此為綠光計畫。(記者龔安妮/攝影)范特喜進行老屋改造範圍限於團隊熟悉的西區,此為綠光計畫。(記者龔安妮/攝影)

延伸閱讀
紅點文旅——精算與美學都是專業
2016年12月22日 | 7年前
無藏輕活好茶 藏身台中綠光老宅
2014年04月13日 | 10年前
文創力注入 117巷老屋重生
2013年05月19日 | 11年前
學資訊卻愛烘焙 瑀彤圓創業夢
2013年05月19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