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機擾白海豚 環署邀專家研商

【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

針對風機與白海豚衝突問題,環保署15日召開專家會議研商。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表示,推再生能源同時,不想揹上讓白海豚滅絕的罪名。希望彰濱外海航道外、離岸20公里以上,對白海豚不會有明顯影響的風場,盡快加快環評腳步,那邊離岸風場數量多通過速度快,新政府也會肯定對彰濱發展不會落後。彰濱外海航道以內,他就比較有籌碼或成本談判,能以基礎調查不夠為由,建議把腳步放緩,他說,「把陰謀變陽謀讓大家知道沒關係」。

台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及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邱文彥建議,海洋生物多樣性不是只有白海豚,還有其他魚種,也應該注意噪音對其他魚種影響。他建議緩衝帶應該在1海里(1,850公尺)左右。未來海陸風機千架,到2030年,500~600架風機可能同時施工,影響非常大,以750公尺、1,500公尺做緩衝帶可能過於寬鬆。未來長期監控非常重要,應該建立配套,要有機制隨船監控或長期監控系統,可以看到整個變化。他也參與文化部水下資產保存法審議,已發現若干水下文化遺址甚至疑似目標,可能也要做迴避。

台大教授周蓮香提到海水濁度增高時,白海豚不知去向。邱文彥表示,他參與海上風場審查時,發現外海有深溝,像加拿大東北角有個海溝,就有鯨豚出現。由於白海豚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瀕危物種,我們沒有保護好會不會被國際制裁,需要大家共同思考。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說,中華白海豚重要食物是吃魚,也很少吃其他東西。從林務局支持2年調查計畫可以看出白海豚分布熱點、非熱點,跟牠所喜歡吃的魚的科、數量多寡有關。而風機運轉後,噪音不見得對鯨豚有影響,但打樁一定有影響,但營運時可能魚類要特別小心,因為魚類可聽到極低頻噪音,問題是哪些種類聽得到、哪些聽不到沒資料,都是目前亟需蒐集的。另外,保署應該注重汙染問題對白海豚數量減少也是可能原因。

延伸閱讀
環署:禁含塑膠微粒 107年實施
2016年12月08日 | 7年前
環署新訂空汙指標 12月上路
2016年11月29日 | 7年前
追討不法利得 環保署5年追8億元
2016年09月08日 | 8年前
二行程機車 擬2020年起全面禁行
2016年08月10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