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署新訂空汙指標 12月上路

環團29日與立委洪慈庸(左2)、黃昭順(右2)到環保署前抗議PM2.5分級門檻太高,無助改善霾害。(翻攝臉書)
環團29日與立委洪慈庸(左2)、黃昭順(右2)到環保署前抗議PM2.5分級門檻太高,無助改善霾害。(翻攝臉書)

【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

環保署29日舉辦《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修正草案公聽會,環團與立委洪慈庸、黃昭順到環署前抗議修正草案打假球,因草案細懸浮微粒(PM2.5)分級門檻太高,中南部連日紫爆,卻無法達到門檻啟動降載、改善霾害,並強力要求大幅下修PM2.5分級門檻及增列小時平均值。環保署空保處長蔡鴻德表示,跟環團溝通達成啟動降載共識,包括季節性管制措施,固定汙染源降載,12月就開始做,也會到南部多辦幾場公聽會,此前會先辦專家諮詢委員會解決問題。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表示,根據空品惡化緊急防制PM2.5分類,達35ug/m3要預警、150ug/m3要改用低汙染燃料、250ug/m3工業汙染降載減排20%、350ug/m3工業汙染降載減排40%,但從2014年到2016年,台灣空汙達到150ug/m3僅1天,還發生在馬祖。他要求,PM2.5大於12ug/m3就該預警,大於35ug/m3就該降載10%,大於54ug/m3該減排20%,大於70ug/m3減排40%。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指出,11月以來高雄市許多行政區出現極高的PM2.5測值,更出現長達49小時的紫爆,但無論中央或地方,整個政府沒有採取任何應變。11月19日晚上10點高雄林園7萬居民體驗PM2.5濃度高達193ug/m3的恐怖汙染。前金站、左營站同日小時值高於71ug/m3的紫爆濃度都長達20個小時,兩地超過22萬人在11月20日整整24小時呼吸紫爆毒空氣,整個晚上都紫爆,難道要戴著口罩睡覺嗎?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右)說,11月高雄許多行政區都超過破百的PM2.5測值,更出現長達49小時的連續紫爆,但無論中央或地方都沒有採取任何應變,環保署卻只會發警語,提醒敏感族群減少在戶外活動。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右)說,11月高雄許多行政區都超過破百的PM2.5測值,更出現長達49小時的連續紫爆,但無論中央或地方都沒有採取任何應變,環保署卻只會發警語,提醒敏感族群減少在戶外活動。(翻攝臉書)

環保署下午公布新訂空氣品質指標(AQI),整合我國現行空氣汙染指標(PSI)及PM2.5雙指標,預計12月1日實施。AQI依空氣汙染物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臭氧(O3)、懸浮微粒(PM10)、PM2.5、二氧化氮(NO2),對人體健康影響濃度大小,分成良好、普通、對敏感族群不良、對所有族群不良、非常不良、有害等6級,搭配綠色、黃色、橘色、紅色、紫色、褐紅色方式呈現。

蔡鴻德表示,建立新的指標,是希望比較嚴重的汙染物可以被重視,汙染物不是只有PM2.5,還有PM10、.臭氧、二氧化硫等,讓當天指標汙染物「冒出來」,可以比較正確教導民眾採取什麼行動,也可避免現在兩種不同指標造成民眾無所適從。環團還是有些意見,會跟他們協商。

蔡鴻德說,12月開始,PM2.5 35ug/m3就啟動緊急措施,54ug/m3就加嚴管制措施,譬如季節性管制措施、柴油車管制要馬上做。下週會公布季節性管制作為,後續也會推柴油車管制。縣市政府很有彈性,從35、54到71ug/m3,可分別約談產業降載時段,管制措施做起來就會有節奏感。譬如:冬季用電比較少,電廠可降載尤其在空汙地區;氮氧化物可再往下降,當PM2.5增高增加的汙染物硝酸鹽,汽車、煙囪排放非常多,以後要加強管制;移動汙染部分,可能要加強攔檢,對老舊車輛攔檢頻率會更高。

延伸閱讀
追討不法利得 環保署5年追8億元
2016年09月08日 | 8年前
二行程機車 擬2020年起全面禁行
2016年08月10日 | 8年前
環署與南部三縣市攜手滅蚊奏效
2016年07月28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