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 治療走向正循環
根據一項最新的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患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有將近70%患者的治療目標是希望能正常進行日常生活,但許多患者在關節較不疼痛就停止用藥;且有超過60%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未與醫師討論治療目標。以上兩個調查結果都顯示RA患者對於疾病控制的觀念不足,也不瞭解控制發炎對於治療目標的重要性。
侵犯的部位與症狀
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羅淑芬說,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反應引起的慢性發炎疾病,好發於中年人,患者的男女比例為1:3。主要侵犯關節,造成疼痛、腫脹與僵硬,初期會出現局部的關節僵硬疼痛,接著慢慢侵犯全身關節,導致關節腫痛、變形、甚至損壞而導致殘廢,長期則會影響患者全身器官機能。因此有效控制與降低發炎反應,是緩減病情的不二法門。
患者多數為女性
中華民國類風溼性關節炎之友協會張玲瑗理事長表示,由於RA的患者多數為女性,且發病時正處於肩負育兒、持家工作的重要時期,常見婦女因發病而無法照顧小孩、做家事,也影響到工作與婚姻,因而感到愧疚與自責。由此可見除了疾病帶來的身體疼痛與生活問題之外,心理也承受著莫大的壓力。
提高對疾病的認知
此外,問卷調查結果也顯示,36%的患者因為對於疾病的認知不足,不敢向醫療人員提出問題。患者這種有口說不出的糾結心情,相當不利於身心的健康與疾病的管理。張玲瑗提醒患者,要多瞭解自身疾病的狀況,與醫療人員多溝通,積極接受治療,一起和家人面對疾病帶來的改變。
對中重度患者的叮嚀
羅淑芬補充說,當RA患者長期處於中重度疾病活動度,導致關節變形而無法進行日常生活,影響身體活動力,降低生活品質,容易引發極大的身心壓力,對治療失去信心,形成治療的惡性循環。建議患者要特別注意病程變化,即使疼痛減輕,仍需要與醫師配合持續治療;如果傳統藥物無法有效控制,可選擇使用生物製劑或口服的小分子藥物進行治療。
與RA和平共處「SMALL」5撇步
為了幫助RA患者走上紓壓與正循環的治療之路,羅淑芬與張玲瑗特別提出「SMALL」5撇步,讓患者能與RA和平共處。
1. S:Study,學習疾病相關知識
積極瞭解病情,相信專業醫師,不要誤信偏方,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2. M:Meet,主動與醫師溝通治療決策
就診時多與醫師討論目前疾病控制與治療目標,有了良好的醫病溝通,不管是重、中、低度疾病活動度的患者,都有機會緩解疾病。
3. A:Allow,允許自己放鬆
病情發作時常讓患者感到緊張或憂鬱,因此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配合一些輔助的方式與療法來紓緩壓力,有助於減輕臨床症狀。包括均衡飲食、戒菸、適當運動、芳香療法、水療、物理與職能治療等。建議病友可與醫師討論,視病情加入適當的輔助方法。
4. L:Listen,參與病友團體
透過病友支持團體獲得資訊,參與交流討論,共享彼此的治療經驗,對紓壓與疾病控制都有正面的幫助。
5. L:Live用正念與疾病共處
一旦確診罹患RA,患者要以積極正向的心態,面對這個惱人的慢性疾病,多與醫師溝通,持續規律地接受治療,調整生活作息,多愛自己一點,維持正念,才能與RA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