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中國製造業優勢不再
經歷30年的急劇增長後,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動力已基本停滯。隨著中國勞動力的成本增長、合格技術工人嚴重匱乏、勞工動亂、環境破壞及知識產權遭竊取等問題,中國已不再是吸引西方企業、將生產線外遷的目的地。
同時,製造業中的高技術水平可以抵消勞動力成本增加,許多國際公司正準備將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工作遷回美國或歐洲。
中國製造業 技術含量低
中共準備大力投入資金。僅以廣東省為例,中共準備投入1,500億美元,用於升級製造廠、配備機器手,並打算建立兩個先進的自動化生產中心。
《華盛頓郵報》報導說,無論中共投入多大的資金,中國也無法在下一代製造業競爭中取勝,因在機器手和3-D打印等的技術發展上,中國製造業不占任何優勢。
相比之下,對於美國企業來說,將生產原料及電子元件遠渡重洋地運到中國,讓那裡的機器手完成組裝,形成成品後,再運回美國,已經變得沒有意義。在美國本土完成同樣的製造業工作,僅需幾天的時間,還能減少運輸過程帶來的環境污染。
中國技術工人普遍不達標
另一個限制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因素是合格勞動力的缺乏。
哈佛大學一份研究報告提到:西方公司很難在中國找到技術水平好的技師或工人。這個問題還在繼續惡化,隨著現代製造業對勞工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管理、溝通和操作複雜信息方面都是中國技術工人極度缺乏的能力。
《華盛頓郵報》報導說,預計未來5年到10年內,美國製造業將集體回遷本土,並且那時的美國製造業不會再僱傭老式的低技能工人,而是成百上千的掌握高技能的人員。
隨著中共對製造業生產的大量資金投入,他們也正在迅速地失去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