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精分工細 石斑王國美譽得來不易

台灣石斑養殖產業高度分工,圖為下雜魚作為魚苗的餌料。(高市農業局提供)
台灣石斑養殖產業高度分工,圖為下雜魚作為魚苗的餌料。(高市農業局提供)

【記者方金媛/高雄報導】

石斑魚肉質鮮美、口感細緻,是常見的桌上佳餚,也是喜慶宴客中的高級食材。台灣石斑養殖始於民國60年代,產業高度分工,至少會經歷4段旅程:種魚場、孵化場、寸苗場、成魚場,近年來更因養殖技術不斷提升,產值年年攀高,贏得「石斑王國」的美譽。

高雄市是石斑養殖重鎮,永安區主要養殖成魚,茄萣及林園區則以供應魚苗為主,分段的養殖方式,能增加生產效率及降低風險。在種魚場將受精卵賣給孵化場後,每個飼養過程都須經過俗稱「過料」的階段,舉凡餌料的種類、口徑的大小、營養度等都是影響存活率的關鍵。

為了增加養殖成功率,在每個階段一開始,會先抓幾隻回場「試水」,幾天後再觀察魚隻健康和適應狀況。此外,石斑魚有相互殘食性,會攻擊甚至吃掉較小或生病的同類,體型較大的一方有時會因噎死或撐死,造成兩敗俱傷,所以定期篩選魚體大小,分池飼養是管理上的重點。

石斑魚原生的珊瑚礁環境穩定、食物來源多樣,因此對營養的要求高,對溫差及水質等變化也十分敏感。隨著飼養密度增加、水源汙染、氣候異常等環境的改變,加上病毒愈趨頑劣、抗藥性日益嚴重,如何藉由良好的飼養管理,增進魚群抵抗力是一大關鍵。

高雄市動物保護處在永安、林園區都設有水產動物疾病檢驗站,方便養殖戶就近送驗,近年更加強推廣「養水重於養魚,強身勝於用藥,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與漁民為養殖業的永續發展一起努力。◇

延伸閱讀
走訪家禽農場 直擊台灣養殖現場
2016年05月19日 | 8年前
國內養殖鮭魚成功 3年後上市
2016年05月11日 | 8年前
告別淹水 高雄永安滯洪池完工
2016年05月04日 | 8年前
寒害損失慘 漁業署撥3.6億助漁民
2016年02月15日 | 8年前
國內養殖業打造優質烏魚子
2016年01月13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