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治「未病」

聖人治未病(123RF)
聖人治未病(123RF)

文/王元甫(內科醫師、中醫博士)

扁鵲到齊國作客,拜見齊桓侯。扁鵲說,您有病在「腠理」(皮下組織),如果不治療,將會變嚴重;桓侯說,我沒病。五日後,扁鵲再拜見桓侯說,您有病在「血脈」,如果不治療,恐怕會變嚴重;桓侯說,我沒病,桓侯不高興。五日後,扁鵲再拜見桓侯說,您有病在「腸胃」,如果不治療,將會變嚴重,桓侯不作聲。五日後,扁鵲再拜見桓侯,看見桓侯就離開了。五日後,桓侯果然生病,派人去找扁鵲,但扁鵲已經逃走,桓侯死亡。(《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史記》說扁鵲可以「視見垣一方人」,有隔牆看物、透視人體的功能。扁鵲果然是神醫,一眼就看穿齊桓侯的病灶所在,但是齊桓侯就是一而再不相信扁鵲,因為他並沒有身體不舒服,怎麼會有病呢?齊桓侯最後一次見扁鵲後,還派人去問扁鵲,扁鵲說,病在腠理,湯熨可治好;病在血脈,針石可治好;病在腸胃,酒醪可治好;病在骨髓,就沒有方法治了;現在您的病在「骨髓」,我也無能為力了。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為什麼齊桓侯的看法會與扁鵲南轅北轍呢?因為病人有他的感受,醫生有他的醫術。扁鵲所看到的是「未病」,身體已經有病灶(病變的地方),只是當時還沒有發病;最後齊桓侯果然生病了,有身體病痛,這是「已病」。疾病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先有病灶,是「未病」階段;然後才有症狀的產生,是「已病」階段。「未病」階段好治,「已病」階段難治,所以《黃帝內經》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 

《黃帝內經》又說,「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而鑄錐,不亦晚乎。」疾病已經生成再來吃藥,動亂已經發生再去平定,就好像口渴了才去鑿井,戰爭開始才去鑄兵器,這不是太晚了嗎?所以一切事物要看清情勢,未雨綢繆,先有準備,治病也是一樣的道理。 

疾病都有一定的發展階段。疾病早期通常沒有症狀,或症狀很輕微,這時病人不會感覺身體有什麼不舒服,當然也不會去看醫生,此時器官的病變很小,要完全根治比較容易;如果病人已經出現明顯症狀,病人會去看醫生,此時疾病已進入中、後期階段,器官病變很明顯,而且相對的嚴重,此時要完全根治就不太容易了;所以「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疾病要及早治療,嚴重就不好治了。 

運用生命三寶精、氣、神 

現在已找不到像扁鵲那樣醫術高超的神醫,我們要如何治「未病」呢?其實我們不必向外去求,我們已有三個法寶——「生命三寶」精、氣、神,生命三寶能形成多層保護屏障,護衛生命,防治疾病,我們只要好好運用生命三寶就可以治好「未病」。 

那要如何運用「生命三寶」呢?具體做法上,「養精」要注意營養的充足與均衡;「養氣」最好的方法是煉氣功,氣功古代稱為「神仙術」,有非常神奇的效果,我推薦煉法輪功;「養神」要重視道德,從我們的「內心」做起,要能夠待人真誠、與人為善、有大忍之心,做到真、善、忍。◇

延伸閱讀
扁鵲為什麼被尊為「神醫」
2016年06月03日 | 8年前
聖人的養生之道
2016年06月14日 | 8年前
中國古代名醫--扁鵲
2014年12月19日 | 9年前
扁鵲的師承
2014年09月23日 | 10年前
睡眠好身體才會好(上)
2014年04月24日 | 10年前
《內經》中聖者的等級
2014年03月20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