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的師承
扁鵲是戰國時的名醫,原姓秦,字越人,傳說為戰國時期田齊勃海郡莫州(今河北任丘)人。因為他的醫術太神妙了,因此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扁鵲總結了中醫切脈診斷的方法,在《難經》第一難中提到:「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謂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脈動也……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漏水下百刻,榮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也,故五十度,復會於手太陰。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也。」自此以後,診脈不必三部九候,候寸口脈即可,稱為「獨取寸口」。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每部各以輕、中、重的指力相應分為浮、中、沉三候,共為九候。張仲景《傷寒論》原序中所說的「三部」脈是指「人迎」(結喉旁頸總動脈)「寸口」(腕部橈動脈)和「趺陽脈」(足背部脛前動脈)。
扁鵲神奇的醫術也不是一蹴可幾,是有個來歷的。扁鵲自小就是旅店的舍長,一做就十幾年,沒有換過。當時有一位叫做長桑君的老者,經常下榻該旅店,別人都不拿他當回事兒,唯扁鵲恭恭敬敬的接待,或許扁鵲已識出此老者非同常人,長桑君也一直在觀察著扁鵲。後來有一天,長桑君終於表態了,史記如此描述道:「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閑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洩。」扁鵲曰:「敬諾。」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人也。」
自此,扁鵲的醫術就神起來了:「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症結,特以診脈為名耳。」視見垣一方人,就是能看見牆壁那邊的人。當他發現霸主齊桓公有病時,主動要給他治病,但齊桓公卻諱疾忌醫,不願承認有病,以致後來病入骨髓,不治身亡。
還有一個醫案,就是虢國太子暴病身亡,扁鵲判斷是尸厥症,一種看起來已經死了,但實際上並沒有死的病,扁鵲運用了運用針刺、火灸、拔火罐、服湯藥、按摩、活動身軀等多種手法,使虢國太子神奇的活了過來,他的醫名更是遠播天下,但扁鵲仍保有醫者高尚的節操,堅持六不治,不是有錢就能擺布的:「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中醫是道家醫學,道家傳承是選人傳的,扁鵲在歷史上就是接續黃帝這一脈統的正統中醫承傳人之一。道家師父選徒弟時是挑心性高的,悟性好的,是能有慈悲助人之心,捨己為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