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高雄起跑 中小企業搶攻東協市場
「新南向政策」高雄預先起跑,高市經發局邀科技部南科管理局及金屬中心13日舉辦「高雄市金屬加值產業搶攻東協市場國際商洽會暨招商說明會」,鼓勵南進企業,必須從過去投資轉變為買賣,打入當地市場、東協6億人口的消費規模,才能真正為企業帶來利潤,而設廠技術型輸出也應打團體戰,將高雄加工出口區的貿易自由區域概念移植到當地去。
座談會邀請3間東協廠商及17間金屬業者交流,透過外籍翻譯與老台商經驗分享,增進中小企業前進東協的信心。經發局長曾文生表示,高雄加工區是台灣第一個自由貿易區,東協國家發展過程仰賴國外直接投資,創造大量技術勞工,因此人才跟教育的需求缺口很大,「新南向政策」關鍵在「人」,高雄有技職體系、產業有中鋼帶頭的金屬加工產業分工模式,如何在投資東協過程,有效形成產業鏈,導入台灣經驗的實際應用是重點。
東協市場快速崛起,預估2020年前東協國家將有1兆美元的基礎建設商機,國內中鋼、台塑等一線鋼廠前幾年已前往東協設廠,高雄金屬產業已形成聚落,欲搶進東協市場,挾著關稅優勢,越南為TPP國協,貿易輸美是台商搶進誘因,南部產業發展推動辦公室副執行祕書謝佳宏建議,國內中小廠商到東南亞布局,應從過去單純投資貿易,轉換成進入當地市場模式,藉由高階與扎實技術結合當地品牌,有助打入當地市場。
金屬中心副組長楊子賸表示,台灣中小企業過去專注在開發,而非研發,附加價值低,因此必須朝高值化發展,而高值化要選對應用市場,不是每個產業都有高值化空間,建議廠商著重綠能、航太零組件、醫材、精微模具等技術認證、環保規格。結合在地法人研究單位、學校、與在地政府三方合作,關鍵人才從學校就開始培養,專班教育以企業認養人才方式,投資符合門檻的學生,給生活費與獎學金,規定必須修滿特定學程,畢業後到企業任職,中大型企業或供應鏈組聯盟,來培育關鍵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