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良友善養殖 獲歐盟認證
台南沿海地區家家戶戶都在養虱目魚,有個奇特現象,大部分漁民將養殖的虱目魚全賣給中盤商,而自己家裡要吃的魚,都是跟黃國良購買,黃國良是國內生態及友善養殖代表之一,堅持養殖不用藥,以低密度方式引用海水混養虱目魚及白蝦,也是台灣第一家獲得歐盟認證無毒標章的養殖戶,甚至以獨特冷風乾燥技術製作自然熟成的虱目魚加工品。
黃國良表示,對於養殖僅有「環境友善」的理念,早期漁民養殖習慣不太好,可能傷害到環境,他採用低密度、不用藥方式達到友善養殖。他說做任何事之前,先思考會不會傷害環境,地球是共生體,不能只有人類要生存,生態也一樣,魚池中飼養虱目魚、白蝦,卻能看到螃蟹與其他魚種,因為環境適合牠們,就能共同生存。
黃國良說,友善養殖初期遇到相當多挫折,養殖前3年沒有順利收成過,損失幾十萬都是小事,他還記得有一年是極端氣候,台南幾乎沒下雨,水位降低,鹽分提高等問題,其實是可以用藥物控制,但他不願意,所有的魚在一夜之間暴斃,黃國良損失200萬元,也因為這樣讓他更加堅定信心,愈困難愈想投入更多心血完成友善養殖。
黃國良引入海水,由於海水有微量汙染,必須使用微生物、益生菌分解,再放入魚苗、蝦苗,魚蝦捕撈後魚池中會有魚蝦排泄物、殘餘飼料,再用微生物分解完畢,將水質做管理後,水才放入大海不汙染,緊接著曝晒土壤,再引入海水,也就是「生態水循環系統」的原理。
虱目魚捕撈方式也有他的堅持,電擊會讓虱目魚受到驚嚇,影響肉質,於是採用只有老一輩漁民才會的「流刺網」,一尾一尾抓,費時又費力,現在已經很少有養殖戶這麼做,因此他養的魚都壯碩肥美,肚子不大,但背部肉質卻很結實,不僅如此,捕撈工作必須在天亮前完成,因為「怕驚嚇到魚塭其他仍在睡覺的虱目魚」。
黃國良表示,虱目魚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魚種,期盼結合在地養殖戶採用友善養殖,提供優質漁獲給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