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愛永不沉沒 鐵達尼號的巨富們感動後世
38歲的查爾斯‧萊特勒(Charles Lightoller)是鐵達尼二副,他是最後一個從冰冷的海水中被拖上救生船、職位最高的生還者。他寫下17頁回憶錄,詳述了沉船災難的細節。
他在回憶錄中寫道:面對沉船災難,船長命令先讓婦女和兒童上救生艇,許多乘客顯得十分平靜,一些人則拒絕與親人分離。「根本找不到幾個願意撇下親人而獨自踏上救生艇的女人或孩子!」在大副和萊特勒的勸說下第一艘放下水中能坐65人的救生艇只上了28人。
4月15日2時5分,最後一艘救生艇帶著44人離開鐵達尼號,留下1,500多人等待死神到來。此時,鐵達尼號老船長愛德華‧約翰‧史密斯(Edward John Smith)向電報員布萊德和菲利普示意可以離開崗位。「現在要靠大家自己了。」這位白鬚老人說完後逕直走向艦橋。
當所有救生艇都走了以後,鐵達尼號上出現了一片奇怪的寧靜,大家彷彿不再驚慌,數百人靜靜地站在甲板上,接著,鐵達尼號越來越傾斜。
「所有燈火突然全部熄滅了,這時船身與海面差不多成了垂直的狀態,接著我開始聽到船身內部發出可怕的隆隆聲,就好像遙遠的雷鳴聲一樣。那些鍋爐脫離了它們的基座,一路下墜,穿破船身。深夜兩點鐘時,船身與海面變得徹底垂直,船尾高高翹起,這種令人驚異的景象一直持續了大約兩分鐘,接著它開始慢慢地、並不斷加速著靜靜滑入海底。……」
萊特勒寫道∶「只要我活著,那一夜我永遠無法忘記,就是當船尾開始沉入水下,我聽到在那最後一刻,在生死離別的最後一刻,人們彼此呼喊的是:『我愛你!我愛你!』」
「我愛你們」
亞斯特四世(John Jacob Astor IV)是當時世界首富。他把懷著5個月身孕的妻子瑪德琳送上4號救生艇後,站在甲板上,帶著他的狗,點燃一根雪茄煙,對著劃向遠處的小艇最後呼喊:「我愛你們!」
由於亞斯特上校對紐約的債券市場有著重要的影響,大副默多克曾以軍人的方式命令作為「關鍵人物」的亞斯特上救生艇,被亞斯特「憤怒」地拒絕:「我喜歡最初的說法(保護弱者的古老守則)」,然後,把他的位置讓給了三等艙的一個愛爾蘭婦女。
幾天之後,在北大西洋黎明的晨光中,麥克凱‧班尼特打撈船員發現了亞斯特上校,上校的頭顱被煙囪打碎,口袋裡還有2,440元美金......他的資產,在當時可以建造十幾艘「鐵達尼號」巨輪,然而亞斯特上校拒絕了可以逃命的所有正當理由。
再多的海水都不能淹沒的愛
斯特勞斯(Ida Straus)是世界第二巨富,美國梅西百貨公司(Macy's)創始人。直到今天,座落在紐約曼哈頓第六大道上的「梅西百貨」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百貨公司。他無論用甚麼辦法,他的太太羅莎莉始終拒絕上八號救生艇,她說:多少年來,你去哪我去哪,我會陪你去你要去的任何地方。這位偉大的女性把自己的位子讓給了她的女傭,她把毛皮大衣脫下來甩給女傭:「我用不到它了!」
八號艇救生員對67歲的斯特勞斯先生說:我保證不會有人反對像您這樣的老先生上小艇。斯特勞斯堅定地回答:我絕不會在別的男人之前上救生艇。然後挽著63歲羅莎莉的手臂,一對老夫婦蹣姍地走到甲板的籐椅上坐下,等待著最後的時刻。
紐約市布朗區矗立著為斯特勞斯夫婦修建的紀念碑,上面刻著這樣的文字:再多的海水都不能淹沒的愛(Many waters cannot quench love, neither can the floods drown it.)。
6,000多人出席了當年在曼哈頓卡耐基音樂廳舉行的紀念斯特勞斯的晚會。
「孩子,我沒有給你造一條不會沉沒的船」
鐵達尼號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Thomas Andrews)最後一次被人看到,是獨自在一等艙吸煙室裡。不久後,他與自己一生的傑作一同葬身海底,屍體至今未被尋回。
「這要是一場夢該有多好!我從未想過,如此眾多生命竟然葬身令我引以為傲的鐵達尼號。我盼望這一切儘快結束,也許下一分鐘,海水就會衝破船壁,將我和鐵達尼號徹底吞噬。我寧願這一刻早點到來,讓我像一個紳士一樣死去,只有那樣,才能撫平我內心的歉疚。對不起,我的乘客;對不起,我的妻子海倫,我最內疚的是,沒能陪你度過餘生。」
他悲痛地對船員說:孩子,我沒有給你造一條不會沉沒的船。
1912年4月19日,安德魯斯的父親收到一封電報。他眼含熱淚,驕傲地把電報讀給全家人聽:「鐵達尼號上所有船員一致讚揚安德魯斯只顧他人安全,至死方休的英雄行為。」倖存者瑪麗‧斯洛安是船上的服務員,她回憶說是安德魯斯說服她登上救生艇,而他自己則英雄般迎接命運的到來,再也找不到替代他的人了。
「上去吧,孩子不能沒有母親」
著名銀行大亨本傑明‧古根海姆((Benjamin Guggenheim)),穿上最華麗晚禮服:我要死得體面,像一個紳士。他給太太留下的紙條寫著:這條船不會有任何一個女性因我搶佔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會死得像一個畜生,我會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一名叫那瓦特列(Navratil)的法國商人把兩個孩子米歇爾(Michelle)和埃蒙德(Edmond)送上了救生艇,委託幾名婦女代為照顧,自己卻拒絕上船。兩個兒子——後被稱為「鐵達尼孤兒」——獲救後,世界各地的報紙紛紛登載他們的照片,直到他們的母親從照片上認出了他們,孩子卻永遠失去了父親。
新婚燕爾的麗德帕絲同丈夫去美國度蜜月,她死死抱住丈夫不願獨自逃生,丈夫在萬般無奈中一拳將她打昏,麗德帕絲醒來時,她已在一條救生艇上了。此後,她終生未再嫁,以此懷念亡夫。
在瑞士洛桑的倖存者聚會上,史密斯夫人深情懷念一名無名母親:當時我的兩個孩子被抱上了救生艇,由於超載我坐不上去了,一位已坐上救生艇的女士起身離座,把我一把推上了救生艇,對我喊了一聲:「上去吧,孩子不能沒有母親!」這位偉大的女性沒有留下名字。後來為她豎了一個無名母親紀念碑。
鐵達尼號上的50多名高級職員,除指揮救生的二副萊特勒倖存,全部戰死在自己的崗位上。凌晨2點一號電報員約翰‧菲利普接到船長棄船命令,但他仍坐在發報機房,保持著不停拍發「SOS」的姿式,直至最後一刻。
在1912年鐵達尼號紀念集會上,白星輪船公司對媒體表示:沒有所謂的海上規則要求男人們做出犧牲,他們那麼做只能說是一種強者對弱者的關照,這是他們的個人選擇。
《永不沉沒》(Unsinkable : The Full Story of RMS Titanic)的作者丹尼‧阿蘭巴特勒(Daniel Butler)感歎:這是因為他們生下來就被教育:責任比其他更重要!
網友黃大郎在其微博上寫道:「這是真正大寫的『人』!我認為,比風靡一時的電影更加令人感動。電影是再塑造的,當事人的記載更真實。如果我遇到類似的處境,在我優柔寡斷的時候,我會記起『鐵達尼號的真實』。要想為苟且偷生找個由頭是太容易不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