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炒飯」鬧劇 引出被掩蓋的信陽大饑荒

(影片截圖 / 新唐人電視台)
(影片截圖 / 新唐人電視台)

【記者朱智善/報導】
中國江蘇的揚州市最近用4噸多重的「最大炒飯」,試圖刷新金氏世界紀錄,但因為存在浪費食物的情況,被金氏官方微博宣布挑戰紀錄無效,一時間讓「用糧食創世界紀錄」成為輿論焦點。同時,中國民間也翻出了另一段中國人因糧食而留下的歷史,不過這段歷史不是浪費,而是極其慘烈的饑荒。

在「揚州炒飯」挑戰金氏紀錄引發爭議的同時,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郭於華,26號在微博上轉載了河南省信陽市委退休幹部魯嘉賓,之前就「信陽事件」撰寫的文章。一些民間論壇和海外網站當天也刊載了這篇文章,讓鮮為人知的「信陽事件」,再次回到人們眼前。

「信陽事件」指的是1959年冬天到1960年春天,河南省信陽地區餓死一百多萬人的災難,被稱為中國三年大饑荒的縮影。而根據2002年出版的《金氏世界紀錄大全》第114頁記載,1959到1961年中國發生的饑荒被列為世界上最大的饑荒紀錄,死亡人數約4千萬。

「信陽事件」的倖存者談起當年的慘狀,仍然歷歷在目。

河南農民郭先生:「60年那時候,餓死好多人,那時候我才十幾歲。河南的信陽,安徽的鳳陽,這是餓死人最多的。99%的人都吃不飽肚子,當幹部的能吃飽肚子。那吃不飽就餓著唄,那咋整?餓狠了就餓死唄。」

河南民眾李女士:「我媽媽是51年出生的,是在信陽轄下的明港長大的。她說,那時候她們鎮上和下面村子裡面,整戶整戶的人都被餓死。她還講到,她奶奶在快餓死的時候,叫著我外公的名字說,你可以到地裡給我找個草根嚼嚼嗎?然後說完這個話就斷氣了。唉,真是講起來是非常淒慘的。」

信陽地區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歷史上被譽為「魚米之鄉」、「豫南糧倉」,但在中共搞「大躍進」、「反右」期間,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而信陽僅僅是當時中國大地饑荒的一個縮影。

原陝西電視台記者馬曉明:「四川、河南、甘肅,都是大量餓死人的地方。死了的人,沒有力氣埋,就拿個蓆一捲,拉到村外去,淺淺的就這麼埋了。再過幾天去看,墳叫人刨開以後,胳膊腿都沒了,叫人卸了吃了。」

不過如今中國知道「信陽事件」的年輕人卻不多了。魯嘉賓的文章被重新翻出後,網路有留言說,為數不少的人表示不相信這是事實。有些人甚至認為是「天方夜譚」。

當局為什麼要抹去人們對這場饑荒的記憶呢?

馬曉明:「因為這是中共的暴行,這是共產主義的罪行,它怎麼能叫人們知道呢?你不叫人們知道,連事實都沒有,怎麼能說的上正視歷史,怎麼能叫人從歷史上吸取教訓呢?」

在2011年初出版的《中共黨史》第二卷中,當局只承認中共統計局的數據,所謂的「三年自然災害」死亡人口是1千多萬。

但《炎黃春秋》雜誌副社長楊繼繩在《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一書中指出,1958年到1962年間中國餓死了3,600萬人。香港大學歷史系的馮客教授對大饑荒的研究結論是4,500萬人死亡。

而國內氣象學家編製的《全國各地歷年旱澇登記資料表》也記載,1959年1961年屬正常年景。不存在「三年自然災害」。

除了魯嘉賓,當年信陽地委副書記張樹藩也曾撰文,披露當地政府和黨組的執政錯誤,以及中央的「反右傾」使錯誤變本加厲,說真話的人被打壓或批判。顯示在那個饑荒的年代,中國人的精神和道德體系也同樣處於被扭曲的災難中。

轉載自新唐人電視台網站

延伸閱讀
永不遺忘 不開玩笑!
2011年09月27日 | 1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