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理念付出生命 正視殉道嚴肅意義
反課綱期間,學生林冠華以死明志,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蔡宏政表示,作為理念最激烈、最終極的表達方式,死亡是有嚴肅的意義,台灣社會該反思為理念而死意義在哪。立委參選人馮光遠說,雖是悲劇,但20歲的林冠華心裡非常清楚,自己犧牲生命,可是理念會延續下去。
蔡宏政表示,康有為、梁啟超推動戊戌變法失敗,遭慈禧太后及清庭追捕,梁啟超勸譚嗣同(時稱戊戌六君子)一起逃亡,譚嗣同說,「程嬰、杵臼、月照、西鄉,吾與足下分任之。」意指:有人留下來死,有人繼續傳播理念,一人擔任一個角色,赴死的人向歷史交待行動,活著的人繼續把改革理念傳下去。這對選擇死亡或選擇存活的人,都是很痛苦、很重大的道德議題。
馮光遠指出,在宗教圈裡多少殉道者,像圖博僧侶自殺,都有一些理想,是長久以來他們所認知、所堅持的。就好像鄭南榕自焚一樣,台灣言論自由因他那把火而延續下去。
自殺遺族 倖存者症候群
當林冠華為堅持理念付出生命,共同為理念打拚的學生或周邊親朋是否會出現倖存者症候群?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方俊凱表示,自殺遺族部分,跟自殺者想法一樣的人,會認為這件事是有意義的。雖然他們覺得不好、很痛苦,可是「你做什麼我們知道」,所以反課綱學生都說要替他討公道。
不過,如果他的身亡沒有得到合適的回應,倖存者會認為對不起他,他為他們犧牲,他們卻沒辦法為他做什麼,自責感會強烈壓在這些人身上。
反課綱雖已落幕,方俊凱認為,如果政府都不處理,事件還會不斷發酵,而反課綱學生回到校園,是否會因為贊成或反對老師再一次造成分裂,形成另一種激化?此外,這件事勢必會帶給他們人生很大的衝擊,他們是否還能夠相信所謂的權威、所謂的執政、所謂的大人?他們長大成人之後,是否也能用同樣的態度來面對他們自己成熟的樣子?
當年鄭南榕事件,獲得支持與不支持兩面評價。方俊凱指出,對支持者來說,即使鄭南榕妻子葉菊蘭當上桃園縣長,還是沒有太大的用處,等到阿扁選上總統改朝換代,台灣整個民主化,他們的心才得到某種安慰。反課綱長期將對社會、政治產生很大影響,但現在還看不出效應。
方俊凱說,有些人經歷長期社會運動衝擊,也會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像去年反服貿,衝進行政院被抓、被打的人當中,有些人對那天晚上的事記憶很久,深受困擾而求診。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反課綱學生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