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停滯不前 產業結構問題多

文/記者莊麗存

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表示,台灣經濟的中長期結構性問題,從需求面來看,與供給有關,有人認為產業結構問題是造成經濟成長衰退的原因,但到底產業結構要如何轉型?「產業要轉型最主要要有競爭力」。

梁啟源認為,要有競爭力就要有創新或技術的進步,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市場需求,台灣的出口占GDP比重高達七成,若出口競爭力不好,喪失國際競爭力,要產業轉型恐有困難。

貿易壁壘 影響我國際競爭力

很多人認為只要台灣產業轉型就會有競爭力,但市場外銷出口是否有競爭力,須考慮包括其他國家都在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取消或降低關稅壁壘等問題,如果台灣遭受貿易壁壘(Trade barrier)的影響,競爭力當然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是台灣經濟面臨的中長期結構問題。

由於台、韓產業重疊高達近八成,中韓FTA對我產業將是很大的威脅,目前世界景氣很差,由於台灣的出口占GDP比重高,因此受世界景氣影響就比較大,台灣簽訂FTA落後其他國家是很大的一個問題,很多產業會跟著受到影響。

基礎建設短缺 將降低投資意願

第二個擔心的是基礎建設,特別在電力短缺方面,將會面臨相當大的挑戰,目前核電傾向廢除(非核家園),台灣目前核一、核二、核三占總發電量比重約18.5%,核四完工可再增加9%,若未來10年,核電廠沒辦法再運轉,約27%電源就沒了,如何在10年內建置其他電廠來替代這些核能電力?「電力的短缺會造成投資意願的降低」。

梁啟源說,最擔心的還不是目前國內出口衰退所造成經濟成長的趨緩,更擔心的是萬一未來世界景氣復甦後,會因為貿易自由化、電力兩個獨特因素讓台灣的競爭力更加惡化,這兩個因素目前看來很難解決,因為這些經濟問題牽涉範圍很廣,包括立法院、媒體等。

學非所用 產學合作執行困難

台灣人才方面,梁啟源表示,產業界時常找不到人才,要就業的人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牽涉到「學用不符」問題,「所學非所用」所學的東西不符產業的需要,整個教育、特別是技職教育在很多大專院校不被重視,學生在學校學的東西與產業界實際用到的有很大的落差,一方面說要產學合作,但又要求很多,包括要保障學生勞工,這就造成企業在產學合作方面執行的困難。

勞動市場方面,梁啟源說,自由化是未來必走的路,歐洲對勞工市場的保護很周到,但也增加勞動成本,使得勞動市場的自由度也降低,影響競爭力。台灣勞動市場也有諸多考量,包括照顧勞工等勞動市場的束縛,也會造成競爭力降低。

另外,梁啟源提到,環保方面也是大問題,例如環評作業,很多的投資案會因環評問題被擋下來,這些必須改變,不然的話,很難提升投資意願。

政府的政策必須走向自由化,法令鬆綁很重要,很多的限制使新產業進不來,例如電業自由化,若要讓新的發電廠能進來,《電業法》的通過很關鍵,與自由化開放也很有關係。

最後,梁啟源提到,銀行的鬆綁也很重要,政府要打亞洲盃,但國內銀行市場飽合,到國外競爭規模又太小,他覺得應該允許讓一些銀行業合併,雖然這部分有很多考量,銀行執行上也很困難,這些都是政府該做的。◇

延伸閱讀
促產業升級 張平沼籲鬆綁法規
2013年08月08日 | 11年前
浮動電價公式 台電盼每年調整
2013年06月07日 | 11年前
梁啟源:油電回歸合理調價機制
2012年06月22日 | 1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