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難民危機下 阿拉伯國家袖手旁觀

大批敘利亞難民逃離本土。其他國家如何對待敘利亞難民,引發爭議。(IAKOVOS HATZISTAVROU/AFP/Getty Images)
大批敘利亞難民逃離本土。其他國家如何對待敘利亞難民,引發爭議。(IAKOVOS HATZISTAVROU/AFP/Getty Images)

【記者海寧/編譯】
近幾週來,來自敘利亞的難民一波接一波進入歐洲各國,造成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西方國家紛紛表示將接受敘國難民,並加大援助力度。與此同時,阿拉伯富裕產油國家雖然和敘利亞人同文、同種、同宗教,文化也近似,但卻城門緊閉,袖手旁觀。

波灣產油國向敘利亞難民說不

《華盛頓郵報》報導說,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據統計已經有400萬敘國人逃離該國,國內更有800萬人流離失所。近幾週來,國際輿論聚焦在西方政府如何對待敘利亞難民上。一些歐洲國家被批評接受難民的數量太少,另一些國家則被抨擊只接受敘國的基督徒難民。歐洲人對歐洲近乎完全失效的移民難民體制也深表絕望。

但是,國際特赦組織指出,波斯灣地區最富有的六個產油國家——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和巴林——卻沒有接受一個敘利亞難民,迄今也未提供實質性的幫助。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22個阿拉伯國家對敘利亞難民的總援助金不到10億美元,而美國一個國家的援助就超過了40億美元。

這個事實相當令人震驚,因為這些國家同敘利亞是近鄰,同時有巨量的資源可以提供援助。一名位於杜拜的阿拉伯政治評論人士指出,這些國家的軍事預算在阿拉伯世界中均名列前茅,生活品質也最高。

另外,這些國家在敘利亞衝突中並不是旁觀者。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均在某種程度上參與了敘國衝突,向各種伊斯蘭武裝組織提供武器和經費,對抗現任阿薩德獨裁政權。

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和巴林均未簽署1951年聯合國《難民公約》。因此,敘利亞難民若想進入這些國家,必須申請簽證,但現在敘國公民能夠獲得這些國家簽證的機率幾乎為零。根據BBC的調查,目前敘國公民能夠免簽進入的阿拉伯國家只有阿爾及利亞、茅利塔尼亞、蘇丹和葉門。對難民而言,去這些國家還不如不去。

波灣阿拉伯國家對敘利亞難民均採取歧視性政策。一名抵達奧地利的敘利亞難民說,他曾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依靠自己的親屬。但在那裡,他無法上大學,也無法成為該國公民,所以被迫再次流亡。部分原因是阿拉伯國家國家懼怕敘利亞難民奪去本國公民的工作,並帶來安全和恐怖主義的隱憂。

《石英》新聞網站指出,波灣阿拉伯國家理論上有大量資源可以用來協助敘利亞難民。該網站說,杜拜、阿布達比和利雅德有很多巨型建築公司,可以為難民快速興建住房;沙烏地阿拉伯每年在麥加朝聖期間要接納數以千萬計的朝聖者。這些經驗完全可以用作對敘利亞難民的人道主義援助。相比之下,波灣相對較窮的國家黎巴嫩和約旦卻接收了60萬和120萬敘國難民。

無意慈善

歷史上,阿拉伯產油國的慈善捐助乏善可陳。2005年,號稱「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國家」印度尼西亞發生海嘯。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科威特僅捐出9千萬美元。而德國捐助6.74億美元,澳洲捐助7.65億美元。

世界第一大產油國、波灣第一富國沙烏地阿拉伯在2006年第一次向非穆斯林國家提供援助,向柬埔寨提供了價值25萬英鎊(約1,242萬台幣)的稻米。此前,該國的捐贈僅限於穆斯林國家。

令阿拉伯產油國願意捐錢的地方並不多。據Mcclatchydc新聞報導,從2001年到2014年,沙烏地阿拉伯、阿曼、卡達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一共向柯林頓基金會捐助了4千萬美元,占該基金會收到全部捐款的3-4%。同期,這四個國家向國際紅十字會一共捐助了682萬美元,不足該機構收到全部捐款的1%。
延伸閱讀
IS燒不滅敘利亞音樂家的希望琴聲
2015年09月04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