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好書大家看——張老師書評】評《How Google Works》(2)
什麼是「智慧創做者」(smart creative)?在了解什麼是「智慧創做者」前,必先了解何謂「知識工作者」。
「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的觀點是來自管理思想領袖——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1959年出版的《Landmarks of Tomorrow》一書中所提出。傳統的知識工作者,屬於擁有某種深度專業的工作者,也認為在已開發的國家中,勞動力會因為高等教育的擴張而改變其體質,即從生產工作者轉變為知識工作者。
他在1969年所出版的《The Age of Discontinuity》中,直接做出趨勢預言,認為專注於分析資訊、工作流程紀律與專家能力培養的「知識工作者」,將成為未來的主流生產力。然而,這樣在過去被奉為圭臬的概念,45年後,被在Google董事會執行主席艾力克‧施密特(Eric E.Schmidt)與前產品部資深副總強納森‧羅森柏格(Jonathan Rosenberg)於《How Google Works》提出的「智慧創做者」(smart creative)概念,做了顛覆性的超越。
當「智慧創做者」超越「知識工作者」
「智慧創做者」與「知識工作者」之間的最大差異,在智慧創做者不被特定工作侷限、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取用公司的資訊與電腦運算能力、不規避風險、不被職位所定義的角色或組織架構受限,他們不同意某件事時不會默不作聲,他們是多面向的人才。作者也認為在網際網路世紀,各方競逐最有價值的人才,是智慧創做者,而非屬於20世紀的過去式的知識工作者。
什麼是「智慧創做者」的特質?本書作者認為,「智慧創做者」擁有專業知識,具備商業頭腦、創造力,自動自發,不會等待別人要他做什麼,及實踐執行的能力。重要的是「智慧創做者」喜歡質疑現狀,充滿好奇心、熱愛冒險,一旦對現狀不滿,他們就認為自己該是解決問題的人。在他們心中,沒有「不可能」,不只會使用舊的思維,也懂得找出更新更有效率的方法,用能力執行構想,實際去「做」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正因世界對於創新人才的定義已由「知識工作者」轉向「智慧創做者」,而對於台灣教育已屬燃眉之急,必須迎頭趕上,極須培養跨領域者、團隊的實作者、有熱情的學習者、有效率的溝通者,不害怕失敗挫折的勇氣者等創新人才。打造鼓勵「智慧創做者們」盡情地製造混亂、盡情思考、迎接挑戰、不採用僵硬的教育方法、讓人才自由成長,建立得以一起合作、發揮所長的教育環境,故想藉由被評為全球最有創新能力的企業Google培育人才的教育模式取經,而《How Google Works》是最好的轉譯媒介。
〔好書介紹〕
艾力克‧施密特(Eric E.Schmidt), 強納森‧羅森柏格(Jonathan Rosenberg)著,李芳齡譯,《Google模式:挑戰瘋狂變化世界的經營思維與工作邏輯》,天下雜誌出版,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