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愛的家庭 孩子更加有自信

  (Fotolia)
(Fotolia)

文/記者周慧心

安全感是兒童生存的基本需求。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緒穩定,性格堅定平和,遇事不會驚慌失措,能較好地融入與同學的交往關係,能理智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難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表現則為情緒波動大、膽小怕事、迴避、自閉、性格孤僻、承受挫折的能力弱等傾向。

4歲的欣欣每天吵著不要上幼兒園,在教室也常見他一人獨自坐在位置上,身邊沒有人跟他玩耍;平時很少說話,見到陌生人常低頭搓衣角,不敢看對方的臉;晚上睡覺總要有人陪著,而且要開著燈⋯⋯媽媽感到困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讓孩子不快樂。

專家稱,當一個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較容易對人產生疏離感,且沒有辦法感受人跟人之間的交流。恐懼、擔心被周遭的人不喜歡,是孩子內心害怕的事。深度的不安全感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包括缺乏自信、不敢表達、依賴性強,學習能力當然也會下降。長期下來孩子性格會變得暴躁、易怒。

其實,造成孩子沒有安全感有很多原因,其中最普遍的為以下3種情況:

1. 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

孩子年齡越小越敏感,父母是否恩愛,誰真正愛他,他都能清楚地感覺到。父母如果經常爭執,非常容易讓孩子感到沒有安全感,如果有暴力行為,則更讓孩子擔心、害怕。因為父母的爭吵可能隨時發生,就像是長期處在時常會發生地震的環境中,孩子不知道地震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停?受傷害的程度如何?

另外,這種爭吵可能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離婚的危險,兒童的恐懼是失去父母之愛的恐懼。這些都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極度不安。

2.父母的忽或威

孩子都希望能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擁有許多快樂的時光。但有些父母在孩子出生後,就把孩子放在嬰兒床裡,讓孩子自己玩,自己則在一旁看電視或玩手機,當孩子需要擁抱的時候,父母不是給予擁抱回應,而只是塞給孩子奶瓶,或者用電子產品來安撫孩子。雖然父母人就在旁邊,但卻像是心不在孩子身上,孩子其實都是感受得到的。

另外,父母語言上的威脅也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有時在氣憤之時,父母容易把「要是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這句話當成威脅的籌碼,殊不知這反應會造成孩子多大的害怕與不安。

3.孩子於保

有些父母對孩子過於保護,例如,過馬路時一定要牽著孩子,孩子不論去哪裡,媽媽都一定要牽著或跟著;孩子喝飲料想自己插吸管時,媽媽說:「媽媽幫你,你很容易會弄倒。」

媽媽釋放出很多對孩子不放心的訊息,過度幫孩子做了許多事,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本身的自主性、嘗試的過程以及對自己的肯定都會受到影響,某種程度上,孩子其實接收到的是自己能力不足的訊息,造成孩子怕嘗試、怕失敗、缺乏自信的心理。

僅僅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是不夠的,他們需要親情與心理安全。因此,父母除了要多陪伴孩子之外,營造互愛的家庭氛圍則是最重要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愛,父母之間的恩愛,都會讓孩子感到家的溫馨和安全感。◇

延伸閱讀
親子共餐 重建家庭傳統價值觀
2015年06月01日 | 9年前
如何適度讚美 增強孩子自信心
2015年04月02日 | 9年前
同理心對待 化解婆媳問題
2015年03月24日 | 9年前
把心放淡 家庭親子更和諧
2015年03月03日 | 9年前
中國家暴嚴重 每年10萬家庭離散
2015年03月26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