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孩矽谷創業路 失智者餐具Eatwell設計師姚彥慈

設計Eatwell餐具的矽谷創業家姚彥慈。(姚彥慈提供)
設計Eatwell餐具的矽谷創業家姚彥慈。(姚彥慈提供)

文/記者方惠萱

對許多人來說,吃飯是件很普通的事情,而對一位失智或失能的患者來說,吃飯就不是件簡單的事;但目前針對失智或失能長者照護所開發的產品,多半偏向於防範走失等,鮮少產品針對「吃」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看到這樣的趨勢,輔助餐具「Eatwell」應運而生,從失智患者的角度出發、設計而成的專屬餐具,讓失智患者也能夠享有近乎完美的用餐時間,而這套餐具的推手與創造者,就是近年在創業界相當有名的矽谷創業家姚彥慈。

靈感來自對外婆的愛
姚彥慈設計EatWell餐具,來源於對外婆的愛。(姚彥慈提供)姚彥慈設計EatWell餐具,來源於對外婆的愛。(姚彥慈提供)

姚彥慈最初會有做幫助失智患者產品的想法,是因為外婆患有失智症,讓她開始關注失智患者的生活問題。「觀察一個失智患者一整天,就會發現許多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從這樣觀察到的情況,再去分析哪些東西是最重要的?」

很遺憾的是,在姚彥慈產品開發過程中,外婆就去世了。但她沒有因此放棄,仍希望把這款愛的餐具量產,幫助更多失智患者。

失智患者首重飲食

她表示,一開始並沒有想要做餐具,是經過討論與詢問多方意見後,才覺得「吃」是目前失智患者最急需解決的問題。「以失智失能患者來說,維持正常的飲食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吃得少、營養不夠,病情很容易惡化,也會情緒不穩。」

於是姚彥慈開始從吃的方向下手,「開始聚焦在吃這件事情,再觀察失智患者吃東西或是跟照顧失智患者的家屬訪談,看看失智患者有哪些問題,再找專業照護者求證,這一套餐具就是這樣出來的。」

跟許多創業家一樣,姚彥慈也相當謙虛,她強調,「現在不會說(這套餐具)是我做的,是大家一起幫我,收集各方資料(才得以完成)。」

顏色讓失智者專注
EatWell餐具從配色、功能等方面著手,讓失智患者吃飯更專注輕鬆。(姚彥慈提供)EatWell餐具從配色、功能等方面著手,讓失智患者吃飯更專注輕鬆。(姚彥慈提供)

談到整個餐具的設計,除了從外型上增加了防漏等機制,更是從顏色等面相,從失智者的角度出發,讓老人或失智患者可以更專心地用餐。

姚彥慈介紹,這款餐具的盤子為斜底設計,讓食物跟湯品流到一邊,而「最重要是顏色區別,要讓食物被看到,目前採用藍色。」但是外界認為藍色偏冷,不利於食慾,對此,她解釋,「有研究顯示餐具是食物的對比色,可以讓食物增加辨識度,可以增加食量,因為看得比較清楚。」

她以白色的米飯為例,「目前最常用的餐具是白色,如果是白飯放在上面,對於認知障礙的失智患者,她就會覺得沒有東西,如果要她吃,她就會覺得是要吃什麼?」而當初餐具選用藍色的原因,「是因為目前食物幾乎沒有藍色。」

不過冷色系還是會對進食者的食慾造成影響,因此姚彥慈在餐具外圍,採用紅色與黃色系來刺激食慾。

另針對長者在吃這件事情專注,她分享道,「一次只要給一個東西就好,一次如果給很多,會讓他們無法集中注意力,如果把飯菜放在同一個容器也可以,但盡量避免把很多東西放在桌上。」還有,在Eatwell餐盤上面看不見任何圖案,她解釋,「如果餐盤上有個葉子的圖案,她會覺得那是菜,就會一直撈那個東西,所以不要有圖案,不要讓她有任何干擾。」

從非本科到矽谷創業

愛好自己動手做與設計的姚彥慈,大學時念的是社會系,由於她的家庭是做設計的,實際感受到目前做設計的社會環境較差,她想念設計科系的想法因此遭到家人反對。而個性獨立自主的她,利用大學的學歷當成籌碼,換取赴美的機會,「那時候(跟父母)談好條件,大學念社會系後,如果畢業後(對設計)還有興趣就出國念,因此才到美國念設計相關研究所。」

7年級的台灣女孩隻身赴美,她表示,「一開始一定會怕」,後來受到很多鼓勵,激勵她不氣餒繼續堅持,「到美國去之後,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下學了很多東西,抗壓性也變得很好,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就是要自己解決。」她也坦承,那時根本沒有創業想法,「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開公司當老闆。」

姚彥慈的創業歷程並不像外界所想的那麼順利,她解釋,「創業的資金是我自己賺的。學業完成後,先在美國上班,薪水收入存下一半作為創業資金,加上家庭有補貼一些錢。」而且她也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要做什麼,也是一步一步慢慢摸索,經過一段蠻長的時間才成立公司。

EatWell餐具設計方便挖起食物的直角邊緣。(姚彥慈提供)EatWell餐具設計方便挖起食物的直角邊緣。(姚彥慈提供)

時時刻刻推銷想法

姚彥慈說,美國的氛圍跟台灣真的相當不一樣,而這樣的氛圍加上喜愛表達自己的她,成為創業成功的最佳基石。「因為我很喜歡跟別人講我的東西,所以一開始幾乎隨身攜帶產品資料,碰到任何人就說起自己的設計想法跟理念,坐公車或是計程車時,都會給同車乘客看,很多人都給她鼓勵。」

若跟台灣比較,姚彥慈表示,「我一開始註冊公司的時候,不太跟台灣的朋友提這件事,一方面是還沒有成績出來,一方面是感覺跟台灣的朋友講,他們會覺得我不切實際,怎麼不去找工作就好。」她分析道,感覺在台灣大家都覺得東西要很特別,不然的話很快就被淘汰或是做不起來,而美國有很多東西其實也沒什麼特別,但是他們知道如何包裝、如何持續改進,也可以不斷融資,越做越大,當然這其中跟台美創業市場大小不同也有關係。

EatWell Logo。(姚彥慈提供)

創業心法在於堅持

回首創業路,姚彥慈表示,「在整個創業路上,碰到很多挫折也有很多想放棄的時候。」她透過轉換心境、堅持挺過,當時的她對自己說,「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對自己最好的訓練,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她認為,遇到挫折時,少跟別人講,因為沒有人會想聽抱怨的話,應該自己去解決問題,「先把情緒抽離,變得比較能夠理性思考,看事情要怎麼進行。」

姚彥慈還說,創業沒有什麼後路,「要嘛就做、要嘛就不要做,做了就不要抱怨。」就是堅持這樣的信念。每當她碰到挫折,就會找一些名言激勵自己,她也分享自己最愛的兩句話:「如果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情 ,就會找方法,如果真的不想做,就會找一個藉口。」以及「Everything will be ok in the end, if it's not ok, it's not the end.(任何事情終究會好,如果不好那就是還沒結束)。」

姚彥慈分享,在工作上必須盡力做到最好,「學校考試可以考80分就好了,但如果在工作就不行,就只能做到最好,能夠做到多好那就做到多好,不要想做80就好,因為一定有些問題會發生。」「可能你盡全力達到99分,但會發生問題掉到80分,你可能可以接受,但如果一開始(目標)就是做到60,那麼你很容易就失敗了。」

姚彥慈也對台灣的創業環境提出建言,她認為台灣應該要有人能夠接軌中期跟後期,「台灣少了一塊就是做中間這個部分,因為很少人很會設計又很會開模,因為是兩個分開的領域,台灣如果要跟中國或是其他國家競爭,一定要有這一塊,因為現在亞洲產業大部分都是代工為主」,只要能夠改變這樣的情況,台灣的創業環境一定能夠改善。◇

 

延伸閱讀
研究:蜜蜂也失智 汙染惹的禍?
2015年06月09日 | 9年前
創意手作風潮 激發青年創業
2015年05月31日 | 9年前
健忘或失智前兆?
2015年04月16日 | 9年前
政府創業有決心 陳舊法規成阻力
2015年04月28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