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眼」下藥 厭食症治療現曙光
厭食症一直是困擾許多人、特別是年輕女性的一種精神疾病。最近《眼科及視覺科學》科研雜誌發表了一則有關厭食症的最新發現,澳洲研究人員表示,厭食症患者的眼球會在幾分鐘內猛然轉動,研究人員為此希望對該種疾病的治療會有新的進展。
據《雪梨晨鋒報》報導,儘管醫學研究發現,在諸如精神分裂症和帕金森氏症的精神系統疾病中,患者的眼球會出現異常,可是科學家一直沒有發現神經性厭食症患者的特徵。
厭食症是一種潛在致命的進食障礙,大約1%的女性和0.05%的男性受到影響,女性的發病年齡常介於13~20歲之間。患者由於害怕體重增加,為了「苗條」而忍饑挨餓。常見的方法如限制進食,為限制每日熱量,通常都吃得很少;進食後摳吐、催吐;進行過度體育鍛鍊;濫用瀉藥、減肥藥等。
斯威本大學大腦和精神科學研究中心的教授羅塞爾(Susan Rossell)說,由於厭食症的病因不明,所以很難預防和治療。「我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這些患者想要餓死自己,而至今尚未研究過厭食症患者的大腦機制。」她提到,憂鬱症和焦慮症患者,經常使用藥物和家庭療法,但是許多厭食症患者,卻拒絕和抵制治療,「長期治療的成功率最多只達30%」。
去年,斯威本科技大學、墨爾本大學和墨爾本聖文森特醫院的研究人員,對24名女厭食症患者與另外24名健康者的眼球運動做了實驗,研究人員發現,厭食症患者的眼球會出現異常轉動的現象。受試者被要求在5分鐘內專注於一幅畫上,健康組的眼球變化顯示為平穩、正常,而厭食組的眼球出現不由自主地猛然轉動。
羅塞爾由此推測,神經傳導物質氨基丁酸(GABA)可能與厭食症有關。神經傳導物質是在神經元、肌細胞中充當信使作用的特殊機體內生分子,它可以對運動控制、視線和其他皮質功能產生作用。
羅塞爾說,以前在治療厭食症的方法上,尚未開發出對氨基丁酸產生影響的藥物治療,她表示,這一新發現促使厭食症研究進入新的可能。
研究人員將以發病高峰期的厭食症患者與恢復中的患者,觀察他們的眼球變化加以實驗比較,這將可進一步幫助研究人員發現導致這種精神疾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