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預防足部潰瘍
足部照護是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忽略的部分。常見糖尿病患者由一個小傷口,因忽略護理或處理不當,產生細菌感染造成潰爛,嚴重者甚至需要進行局部或下肢截除手術,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護理不可不慎。
足部問題原因: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護理科護理長何璇說,導致糖尿病患者足部問題的原因如下:
1.神經病變
因為感覺神經纖維遭受侵犯,患者會出現手腳發麻、刺痛等症狀,尤其晚上症狀會加劇;對於溫度、痛、震動的感覺會日漸不靈敏,最後完全喪失感覺,使得足部失去知覺,所以小傷口並不會引起患者的注意,因而容易導致足部潰爛。
2.血管病變
由於高血壓、血脂異常、吸菸、凝血功能異常、內皮細胞受損等,所以患者周邊血管阻塞的部位比較廣泛;而動脈主要的症狀有小腿肌肉痛(尤其是走路時)、足部脈搏變弱或消失、腳溫變冷等,嚴重者發生壞疽,足部循環變差,使傷口不易癒合。
3.感染
糖尿病患者血管病變造成的缺氧,再加上血糖高,提供細菌繁殖的環境,所以當足部皮膚受損、細菌侵襲時,就會擴展而難以收拾。
日常注意事項:
何璇表示,糖尿病所引起的神經功能退化,會產生手腳麻痺,導致感覺遲鈍,所以當足部受損,就不容易察覺。
典型的糖尿病足部潰爛形成過程,是由於神經病變,缺乏痛覺預警使患者腳部容易受傷,加上沒有發覺,以致無法立刻做適當的治療。而且因血流不良受傷部位難以痊癒,加上細菌感染,侵犯深部肌腱與骨骼,造成導致截肢的危險。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對足部做適當的檢查與護理,才可避免足部產生併發症。在此提出患者在日常應該注意的事項。
1.以「平剪」方式剪指甲。
2.洗腳後,要擦乾腳部與趾間。
3.穿著合適柔軟的鞋襪,尤其是腳部變形者。
4.每日睡前檢查足部是否有傷口或紅點。
5.穿鞋子前,檢查雙腳與鞋子有無異物。
6.定期檢查指(趾)頭、腳底與足趾之間。
7.一旦發現腳上有異樣、傷口或香港腳,馬上就醫。
8.不要自行去除腳上雞眼與硬皮,要尋求醫師協助。
9.控制血糖是預防足部病變的最基本要求。
10.使用足部健康檢查表檢查足部。如果下列問題中有任何一個答案是「有」,就要告知醫師:
(1)轉動患者的足踝上和下、內和外,有感覺很僵硬或疼痛嗎?
(2)擺動患者的腳趾,再分開腳趾,有很僵硬或疼痛嗎?
(3)肌肉有痙攣的感覺嗎?
(4)檢查患者的足踝與足部有腫脹嗎?腫脹的情況在起床後有變得更糟嗎?
(5)檢查患者的腳趾有彎曲、變形或是重疊的情形嗎?
選穿鞋襪的方式 對了嗎?
糖尿病患者除了在日常要做好足部護理,選對一雙好鞋也是很重要的事,不但能使腳部舒適,也能預防腳部受傷。為此,何璇教導民眾如何選鞋、穿鞋與穿襪的正確方式。
1.選對一雙好鞋
(1)最好在黃昏時選購鞋子,因為一天的活動後,雙腳的尺碼會比早上增大,所以在此時選購鞋子,尺碼會較適合。
(2)如果左右腳尺寸有別,應選較大的為標準,最好能準確地度量腳與鞋的尺碼,避免購買過緊或過寬的鞋子。
(3)糖尿病患者不應穿著涼鞋或拖鞋外出,切勿選購尖頭鞋或穿高跟鞋,要盡量選擇圓頭包鞋較能保護雙腳,防止腳趾受擠壓而形成水泡或雞眼,或是導致腳底受壓力而形成厚繭。
2.正確穿鞋
(1)穿著新鞋的時間不宜過久,因為新鞋較硬,容易使腳部受損,最好先試穿1、2小時,待適應後才慢慢增加穿著的時間。
(2)試穿新鞋後,要檢查雙腳,如果有水泡、皮膚破損或紅腫之情況,則表示新鞋的尺碼或鞋型不適合,不應繼續穿著。
(3)穿鞋前,要檢查鞋內是否藏雜物如釘子、石頭等,避免因腳部感覺遲鈍而使腳部出現傷口。
(4)避免在任何地方赤腳走路,以防止腳部受傷。
3.正確穿襪
(1)襪子要每天更換,並保持腳部清潔。
(2)避免穿著不透氣的尼龍襪,應選購柔軟的棉質襪。
(3)襪頭部分要選擇寬鬆,避免穿彈性過強與過緊的襪子,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4)當天氣寒冷時,要穿較厚的羊毛襪以保暖,不要使用暖爐或熱敷以免燙傷腳部。
(5)不可穿著破爛或修補後的襪子,因破口處若套住腳趾,會影響血液循環,而且磨擦易導致腳部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