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指標 陸地方官:難達成
中國官方發布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呈全線下滑態勢。有地方官員表示,現在預期包括GDP任務在內的大部分指標均難以完成。加大投資成為各級官員唯一救命稻草,但專家也指出,投資拉動經濟的方式弊端越來越明顯。
加大投資成各級官員唯一救命稻草
近日中國國家統計局陸續發布中國8月宏觀經濟數據,其中PPI、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開發銷售等主要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呈全線下滑趨勢。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創68個月來新低。
臨近第四季度,江蘇、山東、山西、黑龍江、湖南、廣東等省均將以投資、重點項目建設列為近期工作重點,試圖努力完成全年GDP目標。
據《華夏時報》9月20日報導,中部某省發改委內部人士表示,現在預期包括GDP任務在內的大部分指標均難以完成。「經濟穩定成長的壓力很大,但辦法不多,投資是唯一的救命稻草。」據地方政府的公開數據,山東、江蘇今年1~7月的投資額就超過2兆元(人民幣,以下同),河南、遼寧、河北、湖南等省的固定資產投資對GDP的貢獻甚至超過一半。
深圳一位政府部門人士表示,過去深圳的投資占比不大,今年出口和消費不振,也需要加大投資彌補缺口。「深圳今年的經濟成長任務預期也完不成,目標定高了,進出口下滑太厲害。」海南省發改委有關人士表示,整個經濟形勢都不景氣,各省面臨的問題都差不多。
投資拉動經濟 弊端突顯
廣東省社科院科研處處長丁力認為,政府只靠投資的路走不通,經濟的良性循環尚未建立起來,這需要法律來保證,否則企業不敢參與,政府不要大包大攬,能夠放給市場的就讓市場去投資。
前中共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曾表示,2013年的投資和GDP的比率達76.7%,這個比率在10年前是41.58%,15年前是32.83%。他認為,每年投資的增幅是GDP增幅的兩倍甚至3倍,將可能進一步推動和誘發信貸擴張、赤字增加、加速賣地、債台高築,土地財政、產能過剩,這些弊端恐怕會越來越明顯。
中國經濟學家許小年認為,現在的投資只會增加更多的過剩產能,中國經濟轉型的出路需要告別政府主導的投資驅動模式,尤其是需要對內開放、創造新的投資機會、開放壟斷行業、放鬆和解除管制、尊重和保護民間財產權,經濟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