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社區」讓台灣老人安享天年 !

陽光和煦,溫暖撒在老人布滿歲月痕跡的臉龐。(123RF)
陽光和煦,溫暖撒在老人布滿歲月痕跡的臉龐。(123RF)

文/蕭軒

我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好美、好美的畫面……

偌大美麗的森林公園裡,樹木草坪都修剪得平整,陽光和煦,溫暖撒在老人布滿歲月痕跡的臉龐。享受午後晒太陽時光的老人們,有些坐在椅子上乘涼,有些被推著輪椅,協助移動的是一些健康狀況較佳的老人。

回到明亮寬敞的室內交誼廳,有些老人在下棋,有些在圍觀,還有些在做伸展操和簡易瑜伽,有些在廚房切水果、準備小點心。

有些老人在下棋,有些在圍觀。(123RF)
有些老人在下棋,有些在圍觀。(123RF)

在這座令人安心的公園社區裡,擁有最先進的醫療體系,除了老人,還看到許多青壯年及年紀更小的工作人員或訪客。他們有的來爺爺、奶奶的新居作客,有的是志工,有的來實習,也有的是真正在公園社區社福機構任職的員工。

所有人的關係是緊密相連的,互相敞開心胸、交換關懷問候。這裡不只是一座公園社區,不只是一座高級老人安養中心,更是一座使想法與心意都能藉由「相處」而融合在一起的理想樂園。

相敞開心胸、交換關懷問候。(123RF)
相敞開心胸、交換關懷問候。(123RF)

約莫5年前,鄭清鵬前開始關注社會的老人問題。

「日本老年化問題由來已久,台灣也開始邁入了。60~65歲的老人比例逐年增高,但是政府預算撥到老人照顧卻相對不足。」現年39歲的鄭清鵬,對於老人尊嚴照顧非常關注。

台灣老年化

「這麼多種弱勢,我尤其關注老人,因為老人問題是全面性的問題。老人會因為疏於照顧而惡化、生理機能退化,並且不是所有老人都俱有經濟條件,能讓專人照料。因此,我才會想集結台灣最多的中小企業能量,針對此嚴重社會議題盡一份心力去執行。」

鄭清鵬解釋,相較於日本,台灣在教育及社會體系建設的水準都遠遠不足,「尤其對於在老人照顧的社會福利相當不周全。」

他提到不時曝光獨居老人老人安養中心的問題,新聞披露只是冰山一角,很多晚年過著沒有尊嚴的生活其實沒有被關注。

傳統文化教育我們,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鄭清鵬感慨說道,「國家卻沒有重視老人。這些經過歲月洗鍊才有的經驗,如果沒有傳承,就好像家裡很多好書卻從來人去讀。說實在的,很可惜。」

自出生便顛沛於福建、澳門、台灣兩岸三地的鄭清鵬,求學階段,因家中經濟困頓,國中畢業的那個暑假,鄭清鵬在工地度過,並存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萬。

艱苦的早年生活,讓學科學的他卻有著偏向詩人的浪漫情懷。往往做事比較從情感出發,也願意多花心思去關注社會弱勢族群。

鄭清鵬笑說,「可能以前窮過、苦過,所以有餘力就想多照顧一些人。」在公司,鄭清鵬永遠是員工心目中的「大哥」,對待一切首先是通情,然後才是達理。

「看看我們的社會,每一家都有老人。」鄭清鵬觀察,社會老年化肇因在於少子化。年輕人照顧長輩心有餘而力不足,小孩生了擔心養不起,照顧老人的人變少,加上醫學又發達,平均年齡因此越來越高。

「我們的社會已經老化,可是政府財政卻捉襟見肘。要解決問題,單靠政府是不行的。」鄭清鵬感慨說道,這也正是為什麼鄭清鵬希望喚起大家的關注,正視台灣的弱勢老人。

如何做更好? 讓老人過更好

萌生了希望照顧老人安享天年的念頭,鄭清鵬決定要以非營利的角度出發,提供最專業的全方位服務。然而,先進的設備、專業醫療團隊、室內及戶外空間和一切生活所需,皆是大筆開銷。

要喚醒社會關注,鄭清鵬立即就面臨了「冷漠」的難題。現代社會,是一個缺乏人與人情感交流的社會,越來越不是情理法的氛圍,而走向法理情。鄭清鵬說,「為什麼是縱向的情理法或法理情呢?為什麼不橫向整合呢?」

在傳播媒體中他挖掘到線索,「整個社會人與人情感的部分很缺乏,因為負面新聞不斷被擴大檢視,讓普羅大眾誤以為負面事情很多,使人與人之間芥蒂很深,那是一種錯誤的訊息轉達。」

他繼續分析,「新聞也充斥著太多娛樂與享受的資訊,好像在教育年輕人,工作賺的錢理所當然該花在享樂上;慢慢他們忽略,自己所賺取的一分一毫,哪個不是取之於社會?」

即使年輕一輩回饋社會的習慣越來越少,鄭清鵬認為不能怪他們,因為情感知覺沒有被喚醒,大環境處於物價波動而收入沒有成長的困頓,加上消費洗腦,讓他們更忽略「回饋社會」。

鄭清鵬曾表示,自己「滿腔熱血,只賣識貨人」。但他笑說,這句話有點太猖狂,不適合拿來鼓勵年輕人。

「年輕人的經歷、經驗過程還不足,他需要那些故事打動,才會提高他的態度跟熱情。」態度封閉與態度開放,將是未來決定成與不成的重要關鍵。

比方,鄭清鵬舉例,年輕人覺得自己很優秀、能力很強,「有自信是好事。但我想請問這個年輕人,你一個月有幾次機會可以跟大自己30歲的人聊天?甚至深談人生想法?許許多多的想法、態度、熱情,都是在解讀故事中產生的。」

鄭清鵬說自己特別喜歡跟老人家聊天,到公園就跟陌生老人聊天,聊階段心境、對子女的看法、對國家的看法等等。「其實,大多數的老人並不像新聞播出的不聞不問,他們很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愛從「發心」開始

鄭清鵬說,「有一些人對社會很發心,很感嘆一個人力量有限,我接受也認同這樣的表達,表達完之後,難道就沒有事情可以做嗎?不是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的。」

調整自己的初步想法,鄭清鵬期盼找到一群像他這樣的青壯年有心人士,有一定程度經濟能力,大家聚在一起,為了相同的理想願意發心為理想盡一份力。「我們可以聚集起來,討論出可行的下一步,然後去落實這個龐大的計畫。」

鄭清鵬也希望借助企業的力道關注,喚起社會資助的心,「場地規劃,需要資助;老人的搜尋,需要透過管道和大量人力;任何計畫,都需要長時間且龐大的金錢支出。

鄭清鵬說,「像這樣私人的老人照護團體,也很難跟政府爭取補助。因此需要穩健的中小企業,企業主跟企業內夥伴,集結他們的力量,共同去完成藍圖。」

至於年輕人如何提升呢?會在網路上表達相對年輕人居多,但可能思維深度並不夠寬廣。鄭清鵬針對即將成立的社團有個想法,他相信一定有各行各業的人,彼此之間工作上也可以相輔相成,異業結盟。

「但是我們有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服務弱勢。從中有經驗交流與傳承,每個月我希望我們能有不同的故事分享,每一個故事都是包羅萬象,沒有設限,交流分享,感觸經過討論產生更深入的想法。」

鄭清鵬也號召年輕人加入,精神體力好可以提供執行力,而年紀大的青壯年企業家可以提供經濟支出和計畫想法。「整個方針就出來了,社團的運作是可以馬上做的!」

鄭清鵬也認為在社團異業結盟的友好氛圍下,年輕人能找到很好的老闆,老闆也能找到很好的員工。

改變世界的力量

回歸到鄭清鵬最初的心願:讓老人安享天年,我為人人、人人為更多人。

鄭清鵬表示,辦活動和宣導才有收入去照顧弱勢,或進行生活輔導、就業技能培訓等,需要長時間投入財力。

「至於未來整個落實的方針跟時間,現在不敢太深入計畫,因為牽涉非常龐大的金額,非一己所能支付。所以,趁自己還算年輕的階段,我要盡量創造營收,結交對社會公益、尤其關注老年議題、具有高度熱情的朋友們。」

深諳社會上大大小小針對弱勢團體協助的單位,僅能獲得政府微量補助的道理,鄭清鵬坦言,「不敢大聲講出來,但我內心確實這樣想,就讓有些經濟條件的人們拋磚引玉,撥一部分錢來做公益吧!漸漸養成他們樂施的習慣,當他跟朋友聊時,願意多講講。」

一傳十、十傳百,這個社團的成立跟運作應該就不難了,離夢想達成的一天就不會那麼遙遠了!◇

(左起)鄭清鵬與外婆、媽媽、太太和2個兒子。(鄭清鵬提供)
(左起)鄭清鵬與外婆、媽媽、太太和2個兒子。(鄭清鵬提供)

鄭清鵬小檔案

●西元1975年出生於福建,小學前,因家中經濟困難,不斷於福建、澳門間奔波。
●國中前,共就讀於兩岸三地(福建、澳門、台灣)5間學校。
●國中畢業,打工存下人生第一個10萬元。
●大學畢業,5年後創業。
●創業10年,萌生「讓老人安享天年」、「我為人,人為更多人」願景。
●號召「發心的有志之士」,成立共識社團,一步一步實踐理想…… 

我有話對「公園社區」說!

電話:(02)2277-9330
傳真:(02)2994-8943
手機:0922-737-402

欣向廣告:http://www.22779330.com.tw
※ 歡迎各方發心有志之士,多多指教!

延伸閱讀
高齡化商機 IEK:生醫業成長動力
2014年11月21日 | 10年前
因應高齡化少子化 政院提四大政策
2014年10月02日 | 10年前
日本小村 數百布偶當村民
2014年07月10日 | 10年前
4成年長者 自認是社會負擔
2014年06月10日 | 10年前
勞動高齡化 政院放寬移民政策
2012年05月06日 | 1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