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故事】德國文學家海涅

  (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

文/見晴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1797年出生於萊茵河畔杜塞道夫(Düsseldorf)一個經營布業的猶太家庭,他本應繼續從商繼承家業,但生性浪漫的海涅對文學的興趣遠遠超過了商業,24歲便在柏林出版第一本詩集。

他的詩歌有著浪漫的民歌色彩:

親愛的隨我前往 去到那恆河的岸邊 最美麗的地方

那花園裡開滿了紅花 月亮在放射光輝 玉蓮花在那兒等待 等她的小妹妹

紫羅蘭微笑地耳語 仰望著明亮星星 玫瑰花悄悄地講著她芬芳的心情

那溫柔而可愛的羚羊 跳過來細心傾聽 遠處那聖河的波濤 發出了喧囂聲

我要和你雙雙降落 在那邊椰子林中 享受著愛情和安靜 做甜美幸福的夢

這首甜美的作品《乘著歌聲的翅膀》,由同時代的音樂家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譜上曲子,得到更廣泛的流傳。

1789年法國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爆發了推翻君主體制的法國大革命,這股追求民主的浪潮衝擊著海涅。1831年法國七月革命爆發,34歲的海涅移居巴黎,替報社撰寫報導,將法國的情況介紹到德國。在世界之都巴黎,海涅結識法國的藝文界人士,激發了他大量的雜文、政論、專題、詩歌等創作。但他鼓吹民主的政治主張,卻在1833年後被普魯士及德意志聯邦成員國查禁。

離開德國後的海涅常在詩中表現出對德國的思念,他是如此地熱愛並且嫻熟於德語創作,後人讚譽海涅的文學成就:「他使日常語言詩意化,將報刊上的文藝專欄和遊記提升為一種藝術形式,賦予德語一種輕鬆與優雅的風格。」

另一方面,猶太人的身分也使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體會到民族主義極端、狹隘的一面。1856年,因多發性硬化症癱瘓在床上8年的海涅離開了人世,安葬於法國蒙馬特的墓地。

1965年,海涅的出生地杜塞道夫的醫學院改制為綜合性大學,有人提議大學以海涅為名,但反對者以海涅是猶太人,其作為是「非德意志的」為由,發起抗議遊行。爭論持續了23年,直到1988年12月20日,杜塞道夫大學終於決定更名為「杜塞道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學」,紀念這位當地出生的優秀文學家。◇

延伸閱讀
【名人小故事】物理學家焦耳
2014年05月18日 | 10年前
【名人小故事】路透因誠實而發跡
2014年01月25日 | 10年前
【名人小故事】最美麗的女性
2014年01月09日 | 10年前
【名人小故事】荷蘭畫家林布蘭
2014年01月09日 | 10年前
【名人小故事】細菌學家弗萊明
2014年01月04日 | 10年前
【名人小故事】小提琴家 海飛茲
2013年12月27日 | 10年前
【名人小故事】交響樂之父海頓
2013年12月13日 | 10年前
【名人小故事】法國大文豪雨果
2013年11月15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