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與月的對話】 請教給孩子傳統美德
隨著教學年資的增長,現在的孩子,似乎對傳統文化中奉為圭臬的道理越來越生疏,甚至陌生到令人擔心的地步。
國中生年紀的孩子,「人際關係」往往是他們最常發生衝突與最感困惑的議題。因此老師必須不斷告訴他們待人處事的道理。這些道理歷經千百年來的考驗,不僅落實成為民族的美德,個人在苦難挫折時的指南,也是從小在課本、讀物所熟知,父母與師長都不斷苦心教誨,以致人人都習以為常的「老生常談」。
對俗諺茫然不知
有一次,我告訴同學「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話語。只見他們一片茫然。這是我輩小學時代就滾瓜爛熟的道理啊!錯愕之下,我詢問沒聽過這兩句話的同學有幾人?想不到三分之二的同學都表示「從沒聽過」。在黑板上解釋一番之後,回到辦公室與其他老師談起這個奇怪的現象。有一個老師當起笑話說:「這有什麼奇怪?有一次我問同學知不知道什麼叫做『四維』,同學竟然很認真地說:『是腰圍、胸圍、臀圍,加上頭圍嗎?』」
同學們的創意固然令人忍俊不禁,但是對於這些維繫人世倫理、國家常綱的道理全然不知,可真令人擔心。猶記學童時代,我們都會背誦「禮、義、廉、恥」,也都牢記這是所謂的「四維」:「禮」就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或許有些人會對這些「教條」嗤之以鼻,但這些寫在學校的大門、作業本上的準則,也深深印在我們的心底,以至於犯錯時老師一提起,就能對照理解錯誤何在。而今,同學的腦袋和老師差距如此之大,難怪當老師在台上諄諄訓斥時,同學會一無所感、無法理解,甚至堅持著錯誤觀念了。
被瑣碎資訊充斥
那麼,同學腦中所裝的是什麼呢?拜科技之賜,他們不乏娛樂與表達自我的方式。乘坐捷運時,往往看見男女老少,人手一機,不是在聽音樂、玩電玩、看影片,就是發送簡訊與更新動態。或許近日一則新聞可以說明這樣的現象:根據北美地區調查,每天上「臉書」的民眾約有1.43億人,日閱讀量遠遠勝過讀《聖經》,毋寧說超過了信仰,或成為了另一種信仰。
然而「臉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不外是瑣碎的人己生活、日常紀錄。儘管臉書能抒發個人情緒、聯繫感情,但是時時關注自己與他人的生活,很容易陷入盲目的情緒波盪,絕對不是涵養自己、提升智慧的好途徑,更不是生命遭遇重大挫折時,能提供橫渡苦難之海的穩固方舟,也離我們文化中千古風流人物、世世代代珍惜的點滴智慧漸行漸遠,而那些美好輝煌的傳統承襲殊為不易,一但消失就再也難尋。
而當同學對忍辱負重的越王句踐一無所知,卻對海綿寶寶瞭若指掌;當他們對「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的道理毫無所聞,卻對網路惡搞短片如數家珍,我們是不是能做些什麼,好讓孩子也能從老祖宗的教導中獲益呢?這真是值得教育者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