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煽動性強 兒盟憂汙染青少年

【記者施芝吟/綜合報導】

洪仲丘事件、九月政爭、食安問題,2013年的台灣,除了這些震撼社會各界的社會、政治及民生議題,是否沒有其他新聞需要關注?近來媒體紛紛加入「即時新聞」戰場,但即時新聞缺乏查證時間、過於煽動,及欠缺全盤報導,已侵蝕媒體自律機制。尤其是社會新聞,恐對兒少產生不利影響。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祕書長葉大華說,許多媒體搶效率、「衝」即時,出來的報導品質參差不齊,往對兒少不利的方向傾斜,是近來媒體的最大隱憂。即時新聞特別重視「煽動性」,且不斷更新報導,容易放大非主流的案例。

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認為,即時新聞也必須查證,並依循基本的新聞規範,否則就跟網路鄉民放消息沒兩樣。他建議,媒體若要搶快,第一時間的報導應是基本的事實陳述,加強「Double Check(雙重查證)」,後續規劃完整、深入的報導,「半小時發出的正確新聞,優於5分鐘發出的錯誤新聞。」

由數個公民團體所組成的「兒少媒體監督連線」仍持續監督平面媒體兒少新聞報導,每年透過頒發平面媒體兒少新聞「金芭樂獎」提醒媒體落實兒少新聞自律。今年金芭樂獎,由《中時》、《自由》、《蘋果》各獲一項「單一兒少新聞金芭樂獎」。《蘋果》蟬聯4屆總冠軍,民眾評選為最血腥、對兒少最不友善的報紙。《蘋果》社長陳裕鑫回應,對於外界的批評指教,都會虛心檢討。

劉昌德說,媒體描述太多社會案件的細節,試圖滿足讀者窺探的心態,產生大眾圍觀他人出醜的情況,導致大眾缺乏對當事人的憐憫心,希望媒體反省報導方式,讓報導內容對社會有所幫助。◇

延伸閱讀
8成青少年要求 投票年齡應下修
2014年11月16日 | 10年前
登報討公道 台少盟:此例不可開
2013年12月08日 | 10年前
社團促提預算 涵養青年藝術
2012年03月28日 | 1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