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得獎祕訣 好奇心是動力

【記者張華/瑞典報導】

獲得諾貝爾獎,是不是需要絕頂聰明,加上老天眷顧呢?12月6日,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活動週,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正式拉開帷幕。本報記者對幾位獲獎得主進行採訪,發現他們除了是嚴肅的科學家外,還有熱愛生活和家庭的一面,成功祕訣各有不同。

來自洛杉磯南加州大學Dornsife文理學院化學系教授阿裏耶‧瓦謝爾(Arieh Warshel)是今年諾貝爾化學獎三位獲得者之一,他說,好奇心是他解決問題的動力,他說很早前,自己就對控制身體所有化學反應的酶很感興趣,至今仍研究不輟。總結投入研究的原因其實是為了滿足「好奇心」。

俗話說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個女人,出生於以色列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瓦謝爾教授就是最好的驗證。他感慨地說,「我的妻子對我很重要,過去的47年來她一直對我非常支持。她對我這麼大的幫助,可以說這個獎的一半是她的。」他還笑說,這個獎對他很重要,但獎金就全權交給妻子處理了。

工作具動力且平衡 才有好成果

來自史丹佛大學的化學獎李維特教授喜歡休閒、旅遊和社會媒體,藉此來放鬆科研激烈競爭帶來的壓力。他的經驗是一項平衡且具動力的工作才會有更好的成果。李維特說,「就像跑步一樣,總在跑的人跑不快。當我要實驗室的人減少工作時,實際獲得的成果反而更大」。他還說,靈感是放鬆時得來的,「我不知道我的靈感從何而來,但總在洗澡、跑步、散步中突然而來。所以要有開放,好奇的心態,不能過於疲勞。」

美國教育制度成功

聚德霍夫(Thomas Suedhof)出生於德國,後在美國斯坦福大學任教和研究,他有個中國太太,他非常欣賞美國的國際化研究環境,還大讚美國的教育體制的成功,認為諾貝爾得主多來自美國的學院並不偶然。他說:「美國制度以擇優為基礎,一個人有真才實學,就會嶄露頭角。」

相信直覺 否則一事無成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被授予三名美國經濟學家,他們因為對金融危機期間資產價值的實證分析取得顯著成就而獲此殊榮。芝加哥大學的尤金‧法馬教授和耶魯大學的羅伯特‧席勒教授對於有興趣在金融領域做研究的年輕學者,都給出了很好的建議。

尤金‧法馬教授說:「要能聽取批評,同時不要停下做事。你要跟隨自己的直覺,否則會一事無成。」羅伯特‧席勒教授則說:「我認為準備在金融領域發展的年輕學者應該『在研究領域方面』比較變通。提升自己的基本技能、個人資源,才是真正財富。」

從6日到10日的整個5天的舉世矚目的活動安排,包括由各項諾獎得主出席的記者會、各項諾獎得主所給予的諾貝爾講座以及音樂會等。活動週的最後一天,12月10日下午,在斯德哥爾摩著名的市政廳舉行的頒獎儀式,以及當晚的盛大晚宴,將活動週推向高潮與終結。◇

延伸閱讀
八種鍛鍊毅力的妙招 成功第一步
2015年05月14日 | 9年前
昂首闊步 絕不向命運低頭
2015年03月24日 | 9年前
【安可人生】贏在艱難目標
2015年03月16日 | 9年前
成功人士保持高EQ的10項祕訣
2015年01月23日 | 9年前
遊戲要成功 體驗佳才是王道
2015年02月02日 | 9年前
想加薪嗎? 10種錯誤你別犯
2015年01月23日 | 9年前
職場6大祕訣 給人留下好印象
2015年01月11日 | 9年前
要成功 5句話別說!
2014年12月25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