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唐太宗的5種品德
唐太宗李世民稱帝之後,改年號為貞觀。他任人唯賢,從諫如流,實行輕徭薄賦、舒緩刑罰的政策,終於促成了國家富強、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的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他任用李靖、侯君集等名將,先後出兵打敗了北方的突厥和西面的吐谷渾、高昌國,既解除了外來威脅,又拓展了疆域。以廣闊的胸懷接納了眾多少數民族,他曾說過:「自古皆貴中華,輕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唐太宗任用賢臣,虛心納諫,即使臣子言辭過激,也不加罪,因此群臣敢於冒犯龍顏,直言唐太宗治國得失。太宗在納諫時展現了千古明君的坦蕩心胸和從諫如流的品德,他曾經對公卿說:「人想看見自己的樣子,一定要藉助明鏡。君主想自己知道過失,一定要依靠忠臣。如果君主剛愎自用,自以為賢,大臣阿諛奉承,刻意迎合,君主就會失去國家,大臣又怎能獨自保全?希望你們勇於進諫,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貞觀元年,太宗對侍臣說:「正直的國君任用了奸邪的臣子,不能使國家達到治平;忠正的臣子侍奉邪惡的國君,也不能使國家達到治平;只有正直之君遇到忠正之臣,如同魚得到水,這樣天下就可安定。我雖然不聰明,幸而有你們多次匡正補救,希望憑藉你們耿直的進言,使天下達到太平。」
貞觀四年,四方各民族首領要給唐太宗上尊號,稱他為「天可汗」。在中國歷史上,帝王雖然能平定中原,卻不能臣服戎、狄,而使夷人滯留中原,甘願事君者就更為少見。太宗因此詢問手下﹕「我的才能不如古人,但是功績卻超過了前代帝王,我不明白其中的原由,請諸公能直言相告。」
大臣們紛紛稱讚太宗的英明如同天地日月。但是,唐太宗卻說:「不對。我能夠超過前代的帝王,是因為我具備5種品德。自古帝王大多妒嫉勝過自己的人,然而,我看見他人善良的品德,就如同自己的優點一樣珍惜。我看到他人的能力,自己不能兼備,我常常放棄他的缺點,而採用他的長處。君主往往引進賢能的人,就想把他置於自己的懷抱中;罷黜不肖之人,就想把他推下懸崖。而我尊敬賢能的人,憐憫不肖之人,這樣賢能的人與不肖之人各得其位。很多君主討厭正直的人,暗地裡進行殺戮,沒有哪個朝代能避免。自從我做皇帝以來,正直善良的人,比肩於朝,沒有一位被罷黜的。自古以來,中原的皇帝皆重視華夏民族,蔑視夷、狄少數民族,然而,唯獨我愛之如一,所以他們依戀我,就如同依戀自己的父母一樣。這5種品德,使得我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貞觀時期國家安定,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據《資治通鑒》記載,貞觀四年,一斗米不過三、四錢,全年死刑犯僅29人。貞觀王朝是唯一不歧視商業的封建王朝,還給商業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這進一步地體現了李世民的高瞻遠矚之處。
在貞觀王朝的倡導之下,初唐的商業經濟出現了迅速和長足的進展,當時世界出名的商業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國。除了沿海的交州、廣州、明州、福州外,還有內陸的洪州(江西南昌)、揚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甘肅敦煌)、涼州(甘肅武威)。首都長安和陪都洛陽則是世界性的國際大都會。
貞觀時期政績的總結《貞觀政要》成為日本和新羅帝王的治國教科書,亦為後世君主模仿學習的對象。
唐朝的對外交通四通八達,出現了「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況。絲綢之路再次承載了文明交流的重任,景教、伊斯蘭教、摩尼教也是在此時傳入中國。
受唐文化影響最大的鄰國是日本和朝鮮,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在「遣唐使」的影響下發生的。時至今日,漫步在日本的京都和奈良,仍能感受到大唐文化的氣息,從日本的建築風格乃至生活習慣可以看出,日本是當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唐朝文化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