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鵝毛

文/單若水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 此意最早出自宋‧歐陽修的《梅聖俞寄銀杏》詩:「鵝毛贈千里,所重以其人。」 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含有深厚的情誼。
宋.黃庭堅《長句謝陳適用惠送吳南雄所贈紙》詩云:「千里鵝毛意不輕,瘴衣腥膩北歸客。」宋‧蘇軾《揚州以土物寄少游》詩云:「且同千里寄鵝毛,何用孜孜飲麋鹿」,皆是此意應用之名句。
「千里送鵝毛」這個典故源自於明代傑出書畫家、文學家徐謂所著的《路史》。
根據記載,唐朝貞觀年間,西南回紇國(在雲南境內)是大唐的藩國。有一次,回紇國吐司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緬伯高帶了一批珍奇異寶去拜見唐王。在這批貢物之中,最珍貴的是一隻罕見的珍禽——白天鵝。
這一路上,緬伯高對白天鵝精心照料,親自餵水餵食,一刻也不敢怠慢。這天,緬伯高來到沔陽湖(即湖北仙桃境內的排湖)邊,只見白天鵝伸長脖子,張著嘴巴,吃力地喘息著,緬伯高心中不忍,便打開籠子,把白天鵝帶到水邊,讓牠喝個痛快。
誰知白天鵝喝足了水,合頸一扇翅膀,「撲喇喇」一聲飛上了天!緬伯高向前一撲,只撿到幾根羽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眼睜睜看著牠飛得無影無蹤。這可把緬伯高急壞了,他捧著幾根雪白的鵝毛,坐在湖邊嚎啕大哭。可是哭也不解決問題,他要是不去長安,唐太宗怪罪下來,吐司也饒不了他。
思前想後,緬伯高決定繼續向東行,隨後,他拿出一塊潔白的綢子,小心翼翼地把鵝毛包好,又在綢子上題了一首詩:「天鵝貢唐朝,山重路遠遙。沔陽湖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奉唐天子,請罪緬伯高,物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
緬伯高帶著珠寶和鵝毛,披星戴月,不辭勞苦,不久就到了長安。唐太宗接見了緬伯高,緬伯高獻上鵝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詩,又聽了緬伯高的訴說,非但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緬伯高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賞賜了他並回贈絲綢、茶葉、玉器等中原特產給回紇國。
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便成為中國民間禮尚往來,交流感情的一種寫照或謙詞。◇

延伸閱讀
古風悠悠:唐太宗與禮樂
2015年01月16日 | 10年前
貞觀賢君
2014年03月01日 | 10年前
【神傳文化】唐太宗的5種品德
2013年11月22日 | 11年前
魏徵進諫
2013年03月11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