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守節如竹
竹在植物中是高雅、純潔、虛心、有節的象徵。翠竹風過不折,雨過不汙,不畏嚴寒,也不懼炎熱。冷熱起伏,只會使它顯得更加青翠挺拔,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劍拔十尋,枝摩蒼天。
竹子象徵高尚情操
古今之人常把梅、蘭、菊、竹合稱為四君子,竹也被中國文人譽為「歲寒三友」之一,在北風凜冽、萬物凋零的時候,仍然能迎風傲雪,堅韌不拔,不懈地向人們傳遞著春天的資訊。它以特有的神姿仙態,瀟灑自然,素雅寧靜之美,令人心馳神往;又以虛而有節、疏疏淡淡、不慕榮華、不爭豔麗、不媚不諂的品格,與古代聖賢們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志遠」的高尚情操相契合,因此古人有「君子比德於竹」之名言。
竹莖中空寓意為謙虛,竹節分明代表著氣節,廣為文人墨客所稱頌。古詩中說:「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未出土時已有節,待到凌雲更虛心」。把竹子的清雅比為君子的文明有禮,貞潔視為自尊自愛,心空表現為寬容、虛懷若谷等,這些都是古代君子具備的基本品質。
忠臣義士重節守義
《詩經‧衛風‧淇奧》中云:「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賦予竹以人的精神、道德、情操。杜甫的〈詠竹〉中說:「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蘇東坡在〈於潛僧綠筠軒〉中有詩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唐朝的大詩人兼大畫家王維,在他的輞川〈竹里館〉中也有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佳句。
在中華五千年的神傳文化中,十分推崇做人要重節守義。節,是人之操持,即節操貞節也。義者,義氣也,不屈也。古代的忠臣義士都把氣節、操守、道義看得很重,將忠誠節義視為自己做人的準則,甚至寧可犧牲自己的性命也不願失節棄義。
守節不屈堅貞如竹
岳飛精忠報國,面對奸臣的冤殺也不放棄對朝廷的忠誠;關羽城破被圍,面對威逼利誘,心如鐵石也不肯背主;任憑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袍贈馬再加上黃金美女,關羽之心終不為財色所動;文天祥兵敗被俘,在牢中寫下了千古流傳、擲地有聲的鏗鏘之作〈正氣歌〉,面對生死要脅與高官厚祿的引誘,文天祥告訴忽必烈:「一死之外,無可為者。」
一個人無論壽命長短,在歷史的長河中都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都是匆匆的過客。因此無論事業的成功與失敗,都應該在人生中保持豪壯的氣節。竹子具有堅韌不拔的高風亮節,一個人如果守節堅貞如竹,就足以名傳千古,光照後人。其高貴的靈魂也將在守節不屈中昇華到崇高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