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找光亮 調適心情 走出喪親之慟
面對親人的死亡,許多人會因為哀痛逾常而陷入沮喪、失去求生意志、出現生理症狀異常等情況,因此如何讓悲傷的情緒漸漸消退,把親人的離開轉變為成長的經驗,實是人生要面對的一大課題。
一位從小和哥哥相依為命的婦女,哥哥是她心目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持,即使婚後也經常和哥哥連絡。半年前哥哥突然因病過世,這位婦女在辦妥後事後,因為對哥哥的思念與不捨,日漸憔悴消瘦,當生活偶爾遇上重大難題時,也比平常焦躁不安、多所抱怨;一個人在家時,還會莫名哭泣、恐慌害怕、心跳及呼吸急促;遇到先生出差,晚上需要開燈才能入睡,否則會莫名不安,由於情況越來越頻繁,因而前往精神科求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心理師羅時揚表示,對每個人而言,當遭遇親人離開的衝擊時,內心都會產生一段不同的歷程與體驗。過程中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哀傷反應,如果是預料之外的親人驟逝,更易加強這些哀傷反應。
常見4種哀傷反應:
1. 身體層面:胃部空虛、胸部緊迫、喉嚨緊、呼吸急促有窒息感、缺乏精力、失眠、食慾不振。
2. 行為層面: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退縮、夢到逝者、避免提起失去的親人、尋求和呼喚、嘆氣、坐立難安、舊地重遊、攜帶遺物、珍藏遺物。
3. 情緒層面:震驚、沮喪、罪惡感、憤怒、報復、麻木、無助感。
4.認知層面:不相信、困惑、沉迷於過去回憶、感覺逝者仍在、幻覺。
4個調適情緒方法:
羅時揚建議,為了避免過度哀傷,並且早日讓自己心情平復,在這段時間可以嘗試下列調適方法:
給自己一段時間
哀傷沒有一定的時間表,有時候需要的只是多一點時間悼念失去的親人,大部分的人會慢慢地自動療癒,再走回正常生活軌道。
適度表達負面情緒
親人離去會帶來哀傷情緒是正常而合理的,適度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有助於度過這段時間,因此要嘗試對家人以及朋友表達內心的感覺。
適當地讓自己忙碌
除了維持原本的日常生活,並盡量保持正向態度,多從事一些有趣的事,還要對自己好一點。
多與親人朋友互動
花一些時間多與親人及朋友互動,並參與團體活動,例如:旅遊、當志工、宗教活動等,走出戶外做一些事情會讓時間過得比較快。
羅時揚提醒,雖然每個人的哀傷反應都不盡相同,哀傷持續的時間長短也不一定,但是如果哀傷歷程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或是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或人際互動,就應該要尋求專業協助,幫助宣洩或處理各種複雜的情緒,並透過重新審視親人過世帶來的意義,替自己找到新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