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清代甲冑 台灣保存高超技術
台南奇美博物館珍藏超過10年的清代古戰袍甲冑,歷經歲月磨損,委託台南應用科大刺繡中心進行修復,經過3年的努力,終於完工;20日由奇美博物館點交收藏,刺繡中心主任張美筠表示,最重要意義在於整合相關修復技術,並成為不可多得的文化資產。
張美筠表示,修復過程使用200倍數顯微鏡,以平方公分的面積為單位,進行檢視工事,統計磨損4,269處、破洞1,096處、脫線1,380、髒汙1,847處,總共8,592處。
為了不讓新舊布料並陳,特地從南京製作複製一塊布料,價值近百萬元,同時以老化機將布料老化成兩百多年前的色澤,最多同時動用到22人,歷經3年時間才完工。
她說,文物修復是對已損文物進行病害消除,讓毀損得以恢復,劣化現象受到控制,更希望能長久妥善保存。
移交儀式由南應大校長林品章、奇美博物館長郭玲玲及當年從倫敦購買戰袍的許富吉,代表雙方主持。刺繡中心期許將古戰袍的原貌忠實復原,讓古物有了新的生命,最難得是相關修補技術,更能在新的奇美博物館獲得長期妥善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