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國面對災難
汶川地震5周年之際,不少國際媒體及中國國內媒體前往災區,關注5年來災區重建和遺留問題。
在中國媒體重點突出災區重建成就的同時,海外媒體大多關注地震時,眾多校舍倒塌,痛失孩子5年後的父母。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篇發在汶川地震5周年紀念日的報導標題是:地震中遇難學童的遭遇被掩飾。
中國官方媒體刊登了官員們在紀念活動上,集體默哀的照片。四川省委發文:四川在5年間兩次抗禦巨災,「黨中央帶領我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大國
可是創造了眾多奇蹟的黨中央,卻選擇在地震紀念日「低調」,讓人聯想起另一個「黨中央」也是在災難紀念日的「高調」。
2010年8月,歐巴馬這位美國民主黨的總統,前往新奧爾良參加在那裡舉行的卡崔娜颶風5周年紀念活動。
美國《紐約時報》的報導引述歐巴馬在紀念活動上的講話:卡崔娜颶風留下的不應該是置之不理,而是迅速行動;不應該是漠不關心,而是感同身受;不應該是拋棄不管,而是整個社會精誠合作,共同面對難關。
歐巴馬擅長的排比句,無疑取得了很好的公關宣傳效果。
英國《衛報》在新奧爾良的記者報導歐巴馬此行時,介紹了美國聯邦政府5年來,對災區投入的重建資金是1,400多億美元,主要用於學校、橋梁和其他基礎設備。
中國官方新華社當時也圖文並茂做了報導:全美共有超過1,800人在颶風及颶風導致的洪水中喪生。颶風造成的財產損失據估計超過800億美元。
而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萬9,227人遇難,37萬4,643人受傷,1萬7,923人失蹤。
在如此巨大的災難5周年之際,雖然中國已經和地震發生時不是一屆政府,但曾經創造了「奇蹟」並仍在繼續創造「奇蹟」的黨中央仍是同一個,也許正因如此,中國未能在這樣一個紀念日,以一個大國的姿態抓住世界的眼球。
低調高調
5月12日恰好是中國的母親節,與美國的母親節是同一天。但在這個與汶川地震紀念日重合的母親節,中國官方媒體似乎更有了讚美父母官的藉口,不乏讓民眾把「感恩」之情,從自己母親擴大到祖國母親,乃至黨和政府的呼聲。
中國官媒對汶川災後重建的歌頌與宣傳,雖成就了自家的熱鬧,卻並沒有達到國際公關效果。海外更關注的仍舊是汶川地震遺留至今的校舍質量、孤兒、救援善款挪用等等「負面消息」。
在世界這個舞台上,做了大國就不可能低調。出席災難紀念活動,一國領導人只不過做了本該做的事,但其一言一行本身,就已經是國家最好的宣傳。
中國儘管努力爭奪世界話語權,在本次汶川5周年紀念活動中,再次表現平平。原本以為西方領導人,在類似場合的演講,不過是公關公司和政府筆桿子們的傑作,現在想來,即便煽情,也還是需要些底氣,至少需要些黨中央一直都在宣講的「人文關懷」精神。──轉自「BBC中文網」(受限篇幅文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