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學用落差 盼產學專班為解決良方

【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

技職教育的學用落差,讓外界憂心台灣基礎人才難尋。教育部將產學攜手專班,列為第二期技職再造重點,希望培養能與職場連結的學生;不過學界認為,要翻轉以「升學」為主的技職教育現狀,光有政策不足成事,關鍵在於產業界是否願意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薪資待遇。

許多學生畢業後,踏入職場所做的工作,卻是與所學無關,最主要是學校教學校的一套、產業做產業的一套;教育部未來讓業界提出想要的人才條件,並一同參與培育過程,讓任何階段的畢業學生,都具備「直接就業」的能力,著重建立學校、官方、產業公會的聯繫平台。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表示,過去技職教育能在台灣產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每階段都是做「終結型」的課程設計,每一階段都是為就業規劃,而不是為了升學;未來將慢慢引導高職以「就業率」作為辦學指標,而非「升學率」。

不過學界認為,關鍵在於產業界是否願意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以及合理的薪資待遇。如果高職畢業生起薪僅有22K,工作環境惡劣、缺乏升遷前景,就很難說服年輕人放棄繼續升學。

現在許多企業主都擔心人員流動率高,不願意給予高職畢業生優渥的薪資條件;也有年輕人傾向選擇升學,不願過早投入職場。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專業發展中心執行長張文昌表示,這兩種觀念都必須克服,才有可能走出學用落差的困境。

張文昌提到,科大設置產業學院、契合式人才專班是一個方向,也是很大誘因,過去便有電子大廠和學校合作,讓學生一邊唸書、一邊工作,4、5年後同時取得學歷和工作資歷,畢業後就能擔當初階幹部,對年輕人有一定的吸引力。

陳德華認為,產業是「用人單位」,應負起培養人才的責任,產、官、學密切配合,才是解決人才危機的最佳藥方,不過難處在於台灣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環境,個別公司多半沒有太多餘力育才。

為了有所突破,教育部和學校傾向找產業公會合作,期盼公會組織凝聚成員共識,一同指出需要的人才素質。教育部自民國95年推動產學攜手專班,至101年已開設470班、超過2萬名學生受惠,未來將擴大推動。◇

設置「社產業學院」科技大學

學校

產業學院規劃

勤益科技大學

勤益科大與81家工具機廠商簽約,企業提供工程師駐校教學,業界提供2‚100萬獎學金,1‚400位實習名額。表現好學生起薪至少40K以上。

南台科技大學

國內動畫大廠「西基」合作,培育3D動畫人才,一起開設16門45學分課程,大四到業界實習1年才可畢業。優秀者起薪45K以上。

台北科技大學

培育學士級黑手,畢業同時取得乙級和甲級技術士證照。

資料來源:各科大 製表:江禹嬋

延伸閱讀
英聽提早收卷 毛揆:教部應檢討
2015年05月21日 | 9年前
閱讀推廣 文化教育部不同調
2015年04月26日 | 9年前
課綱微調?5都:續用舊版教材
2015年04月21日 | 9年前
高教創新轉型 教部開說明會
2015年04月17日 | 9年前
大選訂1/16 劉義周:最適當日期
2015年03月23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