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救失火中船 管碧玲:無法不救
中共近期以「聯合戰備警巡」名義在台灣周邊空、海域頻繁施壓,海上緊張情勢升高。不過在15日中國「閩東漁61227」漁船於台北港西北28浬海域失火求救時,海巡署仍派遣新竹艦立即趕往滅火並戒護15名船員安全接駁,引發外界關注。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20日表示,基於人道與海上安全,「該救就救」,對中共的騷擾則是嚴厲譴責,「我們明知一碼歸一碼,你要我不去救我也做不到」。
海巡署說明,新竹艦當時正在巡弋、監控中國船隻接近我國西北海域動態,接獲失火訊息後即以消防水柱壓制火勢,防止延燒危及船員生命。15名船員之後由鄰近的中國「閩霞漁01459」漁船接駁脫困。
因夜間海象不佳、濃煙降低能見度,新竹艦改以監控方式持續戒護;16日清晨6時許,失火船隻由另一艘中國漁船拖帶返航,11時許越過海峽中線後脫離我方雷達監控。
管碧玲:救援是價值不是情緒
管碧玲表示,面對中共騷擾,「該執法的我方也沒有手軟」,但救人是國際基本價值,不可能因對方身分不同而有所遲疑。她坦言兩岸對峙讓台灣「心裡恨、牙癢癢」,但人命不能混為政治判斷,「人家在海上遇到危險,你要我不救,我也做不到」。
李忠憲:台灣展現文明高度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李忠憲20日也發文力挺管碧玲,他引用康德倫理,指出行為的價值不在結果,而在於是否出於義務:「演習視同作戰,但救人視同義務。」他說,無論對方是敵人或陌生人,只要是具人格的生命者,就不應被當成工具;海巡署的作法正符合人道義務。
針對有輿論擔心此舉可能成為中共的訊息戰素材,李忠憲表示,此次事件沒有相關跡象,且救援並不會削弱台灣軍力,反而展現文明價值,「增加台灣的國際道德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