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分紅 市場樂觀看待
美國總統川普頻頻提及「關稅分紅」(Tariff Dividend)計畫,在華府政壇和金融市場引起高度關注。雖然經濟學家和部分共和黨議員還有疑慮,但川普政府仍有許多操作空間。
這項構想主張把關稅收入直接回饋給民眾,中低層收入家庭每人可收到2千美元(約新台幣6.3萬元)的「關稅分紅支票」。以下將解析關稅分紅計畫面臨的障礙及其可能的演變。
川普週一(11月17日)再度向媒體明確表示,「我們在不久之後,可能明年年中或稍晚一些,向中低收入人群發放數千美元的分紅」,除此之外,「我們還將償還債務」。
決策圈內人士表示,川普近來在公開場合的描述越來越具體,而共和黨可以利用預算調解程序,以50票的門檻推動立法,使構想實現。
Pangaea Policy創始人兼市場分析師海恩斯(Terry Haines)在報告中告訴客戶,關稅分紅「極有可能」發放,「川普越來越具體的談論此事,而且川普和國會共和黨人擁有實現目標的立法手段,因此市場現在應該認為這是真的。」
海恩斯補充,川普還有多項被認為「不可能,卻最終成真」的先例,例如新冠疫情期間的首輪紓困支票和小費與加班時數免稅等競選承諾,後來都被寫入《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經濟學家質疑收支落差
經濟學家則批評關稅分紅計畫,認為關稅收入與政府支出相差甚遠。單從數學計算來看,最近財政年度的關稅總收入為1,950億美元,令人矚目;但政府全年財政赤字卻是這個數字的十倍左右。
關稅收入在未來一年可能成長,但幾乎不可能彌補政府的年度赤字,更不用說實現川普償還債務的承諾了,而且分紅方案會暫時抵銷關稅收入。
據研究財政問題的無黨派組織美國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CRFB)估計,每人一次性2千美元的分紅可能耗資約6千億美元,大約需要兩年才能還清。
該組織估計,假設每年支付2千美元的關稅分紅,未來十年將使財政赤字增加6兆美元,這大約是川普關稅政策預計十年內帶來收入的兩倍。
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經濟學家林西康姆(Scott Lincicome)表示,分紅提案「在數學、經濟和法律層面都站不住腳」。
此外,一次性發放如此多的現金也可能推升通貨膨脹,這與共和黨當年批評拜登政府2021年「美國救援計畫」(American Rescue Plan)紓困支票,造成物價飆升的論述矛盾。
共和黨內減債派對分紅派
雖然共和黨議員普遍支持把錢還給美國納稅人,但面對38兆美元的國債,參議院共和黨人強烈呼籲,利用數千億美元的關稅收入償還巨額國債。
反對分紅、主張減債的人包括:參院多數黨領袖圖恩(John Thune)、參議院共和黨政策委員會主席卡皮托(Shelley Moore Capito)和參院共和黨黨團副主席藍克福特(James Lankford)。他們認為,關稅收入既然可觀,應優先用於減少國債,而非再製造刺激性支出。
另一派則主張,關稅提高了商品價格,把部分收入還給美國家庭,可緩解生活支出壓力。
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提出「美國工人退稅法案」,該法案將透過類似2020年新冠疫情高峰期實施的直接支付系統,向中低收入家庭發放退稅支票。
該提案將為每位成年人和受扶養子女提供至少600美元的退稅,四口之家則可獲得2,400美元。如果關稅收入超過今年的預期,每人可獲得的退稅額將更高。
一些川普政府官員也表示,國家的關稅收入「正在重塑全球商業並吸引製造業返回美國」,因此應回饋民眾。
若分紅行不通 可轉向減稅
部分白宮高層透露,所謂關稅分紅不一定是支票,也可能是減稅。美國財政部部長班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紅利可能以多種形式出現,包括延續與擴大小費免稅、擴大加班免稅,或其他具有針對性的稅收減免。
分析人士認為,減稅比分紅更容易在共和黨內取得共識,也更容易避開「刺激過度、推升通膨」的政治風險。
林西康姆認為,無疑的,減稅比發支票更可行,減稅措施在政治上「更容易操作,因為共和黨人喜歡減稅,他們希望人們能夠保留自己的錢」,歸根結底,效果是一樣的,「稅收抵免本質上就是支票,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總之,關稅分紅一旦成真,可能改寫美國財政政策方向,並對金融市場、政府赤字和通貨膨脹產生重大影響。川普提出「以關稅養國家」的新模式,或透過直接分紅給民眾來強化其經濟政策。◇










